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保持着较高速度的增长,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国民生产总值步步攀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的卓越的成就。但飞速发展的经济带来诸多优越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过度消费、环境逐步恶化的后果。我国多项环境污染指标已经劣于国际平均标准,“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然成为阻碍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环境污染,特别是空气污染对我国居民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尤为严重。近些年来,我国空气污染事件频发,均从不同程度上危害了民众健康,威胁到了社会的和谐发展。现阶段,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环境污染带来的种种不利结果,在政策的制定上越来越重视环境因素,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友好型社会”。然而恶劣的环境现状并非一朝一夕足以改变,严峻的环境形势依然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许多国内外医学方面的文献都已经证实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存在着负面作用,与人群中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围生儿死亡率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大气污染物存在着繁杂的种类,按照污染物不同的状态、不同的组成成分以及相异的来源等等不同标准,可将其分为许多相异的种类。在众多的污染因子中,依据已有的医学文献所得到的结论,我们选择了二氧化硫作为本文中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的主要污染物,即关键解释变量,将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比例作为人体健康指标的变量,并选择吸烟者比例、万人中执业医生数量、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作为控制变量。本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首先采用OLS估计模型,得出结论:每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上,二氧化硫排放量每增加一吨,由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例就会上升0.027个百分点;人群中吸烟者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比,就会导致被解释变量增加0.42个百分比;万人中执业医师数量每增加一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比例相应减少0.87个百分比;政府在医疗卫生事业上对一位居民的支出每增加一元、城镇职工参保率每提高一个百分比,可以分别降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所占比例”0.00013个百分比和0.00012个百分比。以上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随后,本文考虑了由客观因素及主观因素引起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数据的内生性问题,二氧化硫数据所存在的内生性会导致估计结果的不一致,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采用煤炭消耗量作为二氧化硫排放的工具变量,使用2SLS对模型进行修正检验,首先进行第一阶段回归,以煤炭消耗量来估计二氧化硫排放量,得出结论:每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上,煤炭消耗量每增加一吨,相应地空气中污染物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就会增加0.01017吨,且模型拟合度很高,t检验显著,不存在弱解释变量问题。然后进行第二阶段回归,将第一阶段得出的二氧化硫估计值代替原有的二氧化硫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得出结论:经过工具变量处理后,每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上,二氧化硫排放量每增加一吨,由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例就会上升0.041个百分点;吸烟者比例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比例会增加0.42个百分点。“万人中执业医师数”、“人均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对被解释变量均起到负向作用:万人中执业医生数增加一人,政府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支出人均上增加一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可分别降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比例0.84、0.00013、0.0001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二氧化硫的排放的确显著得对居民的人身健康造成了危害,且综合两次回归结果,本文认为二氧化硫的排放和居高不下的吸烟者比例一起,共同导致了人们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几率的增加,而提高职工的医疗保险参保率,增加政府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支出和社会上执业医师的数量,则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增加起到遏制作用。并且对比两次回归结果可以发现,与经过煤炭消耗量估计的间接二氧化硫数据相比,直接使用二氧化硫的排放数据会低估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效应约34%。结合估计结果,本文分别就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控制含硫煤矿的开采、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加强基础医疗设施建设等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以期提高空气质量,降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改善居民的生存环境,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