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及稀土元素掺杂Fe-Ga磁致伸缩材料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b3560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e-Ga磁致伸缩合金由于具有低外磁场下高磁致伸缩性能、低磁滞、较好机械性能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有关Fe-Ga合金的研究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非磁性过渡族元素Cu掺杂对Fe-Ga合金磁致伸缩性能影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结论不一致,Cu在Fe-Ga合金中存在的方式不明确。2)稀土掺杂Fe-Ga合金的磁致伸缩机理尚不清晰。稀土掺杂Fe-Ga合金磁致伸缩性能的起源是稀土元素进入到A2晶格中造成的畸变,还是(001)取向的柱状晶,仍然存在争议。3)柔性Fe-Ga类磁致伸缩复合材料的开发研究将是目前及今后Fe-Ga磁致伸缩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论文针对以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首先,本文研究了Cu掺杂Fe-Ga合金的微观结构和磁致伸缩性能。研究表明,在(Fe83Ga17)100-xCux(x=0,3,6,9,12,15)合金中,x=0~6at.%合金样品由单一bcc结构的A2相构成,而x=9~15 at.%合金样品由具有bcc结构的A2主相和具有fcc结构的FeCu4第二相组成。掺杂的Cu元素间隙溶入到A2主相的晶格中,并使得A2晶格产生了类四方畸变。同时,Cu掺杂还使得Fe-Ga合金的杨氏模量减小,且随着Cu掺杂量的增加,Fe-Ga合金的磁弹性耦合系数也在减小。这导致Fe-Ga合金的磁致伸缩系数随着Cu掺杂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其次,在稀土掺杂Fe-Ga铸态合金的微观结构和磁致伸缩性能的研究中发现,在Fe83Ga17Rx(R=La,Ce,Pr,Nd,Sm,Y,x=0,0.04,0.2)铸态合金中,除了Fe83Ga17合金是由单一bcc结构的A2相构成外,其他掺杂合金均由bcc结构的A2主相和富稀土第二相构成。对于Ce,Sm,Y掺杂Fe-Ga铸态合金,稀土元素几乎没有进入到A2晶格。在这些合金中形成的(001)取向柱状晶的含量是影响其磁致伸缩系数的主要因素。同时,(001)取向柱状晶的含量取决于合金凝固过程中液固界面前端过冷区宽度(?(4)和成分过冷度。液固界面前端形成的成分过冷会有利于样品中形成(001)取向织构。过冷区宽度越宽,越有利于柱状晶的形成。对于La,Pr,Nd掺杂Fe-Ga铸态合金,稀土元素进入到了A2晶格之中。在这些合金中稀土元素进入到A2晶格引起的晶格膨胀,产生的残余应变或者说是晶格畸变是影响其磁致伸缩系数的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合金中(001)取向的柱状晶也会改善合金的磁致伸缩性能,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合金中形成的残余应变和晶格畸变。最后,本文创新的制备了稀土Y、Pr掺杂Fe-Ga磁致伸缩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微观结构和磁致伸缩性能。研究发现,将球磨后制得的磁致伸缩粉末与环氧树脂粘接剂混合后在磁场下取向,会使得合金粉末中的磁畴发生旋转并有序排列,晶粒的滑移与旋转可增强粉末的(001)择优取向。这些因素将有利于复合材料磁致伸缩性能的改善。此外,与Y掺杂复合材料相比,由于Pr元素自身各向异性能较大,Pr掺杂复合材料的磁致伸缩性能要优于Y掺杂磁致伸缩复合材料。大的磁致伸缩合金粉末与粘结剂的质量比更有利于复合材料的磁致伸缩性能。过长的风干时间不利于复合材料的磁致伸缩性能。
其他文献
网络组织是不同成员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产生的一种创新组织管理模式.网络成员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合作求竞争,并推动企业创新.研究网络组织推动企业创新的内在机理,论
亚共晶Al-Si合金具有高比强度,优越的铸造性能、导热性能、加工性能,以及良好的耐磨、耐蚀性,而且价格相对低廉,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然而,铸态
Fe-Cr-Al电热合金具有电阻高、电阻温度系数小及抗高温氧化等优点,是我国工业生产及家用电器使用最多的电热材料之一。然而在空气中所产生的Al_2O_3氧化膜不足以保护基体在复杂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其使用寿命仍然有限。因此对Fe-Cr-Al合金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其性能及使用寿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恒电流阳极氧化法对Fe-Cr-Al合金进行表面处理,制备出均匀致密性能优良的金属氧化物陶瓷膜。
目的:脑梗死是多因素复杂性疾病,复发率高,复发的脑梗死患者预后差,因此对脑梗死复发的病因进行探讨,能够更好的指导脑梗死二级预防策略,降低脑梗死复发率。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参与了脂质代谢及胆固醇转运,研究已证实,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然而,ApoE基因多态性是否与脑梗死复发具有相关性目前还没有完全阐明。因此,本研究目的为探讨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
超填孔镀铜技术是印制电路板(PCB)尤其是高密度互联(HDI)板金属化制程的关键。目前,超填孔镀铜选择的都是酸性硫酸盐镀铜体系,而酸性硫酸盐镀铜的关键是添加剂的选择与使用。本文以加速剂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将待研究的有机物分子分为两组:1)分子中含直链烷烃的;2)分子中含五元杂环的。首先,通过循环伏安、计时电位等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各有机物分子对镀铜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有有机物
甘草地上部分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好的的抗肿瘤、抗炎作用,研究甘草地上部分物质的药理活性对扩大药源,充分利用甘草资源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甘草地上部分中其它
基础隔震结构因其良好的减震性能而在高烈度地区住宅、学校、医院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工程实践和实际震害经验均表明,目前多采用的隔震设计方法——“分部设计法”基本能够满足罕遇地震的设防目标。然而,该方法仍存在诸如计算假定和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对隔震结构减震效果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较少等问题。同时,极罕遇地震在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提出,表明我国对建筑工程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对隔震结构在极罕遇
高速模数转换器在下一代信息系统如雷达传感,医学成像和超宽带通信系统等有重要应用。传统电子模数转换器存在两个主要瓶颈——采样抖动和比较器模糊,在模数转换中利用光学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