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演进,从仅仅关注高价值的历史性文物建筑,到关注其周围的历史环境,再到关注更广泛的一般性历史建筑;从仅仅关注历史建筑的物质形态层面,到关注整个历史环境中无形的生活和文化背景,保护范围愈加深广,保护方式因此从单一、静态的保护、保存方式,向整体、综合的保护、利用和更新方式转变。
本文研究的地鼻是紫阳县教场坝,研究的对象是教场坝历史街区的物质空间环境及其以茶文化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环境,研究的范围是教场坝历史街区及其建筑群体与其非物质文化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其的整体保护进行研究,来探讨对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进行协调保护与再利用的方法和途径。
本论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导论,提出问题与研究理论框架。第二章:教场坝历史街区的传统建筑环境,本章主要是通过对教场坝历史街区空间地域文化、遗址布局、街巷空间形态构成以及建筑单体价值分析几个方面的研究,来阐述教场坝历史街区所反映的紫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信息。第三章:紫阳地区民俗荣文化的研究与分析。本章主要通过对紫阳地区民俗茶文化的搜集与整理,并从中挖掘民俗茶文化对紫阳城市发展以及紫阳人民日常生活的积极影响。第四章:
教场坝历史街区与其以民俗茶文化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内涵协调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本章主要探忖了教场坝历史街区与民俗茶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保护实践的研究分析,提出教场坝历史街区与其非物质文化环境协调保护与再利用的基奉原则、方法与对策。第五章:结论。对全文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