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教场坝历史街区与民俗茶文化协调保护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huixi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演进,从仅仅关注高价值的历史性文物建筑,到关注其周围的历史环境,再到关注更广泛的一般性历史建筑;从仅仅关注历史建筑的物质形态层面,到关注整个历史环境中无形的生活和文化背景,保护范围愈加深广,保护方式因此从单一、静态的保护、保存方式,向整体、综合的保护、利用和更新方式转变。   本文研究的地鼻是紫阳县教场坝,研究的对象是教场坝历史街区的物质空间环境及其以茶文化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环境,研究的范围是教场坝历史街区及其建筑群体与其非物质文化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其的整体保护进行研究,来探讨对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进行协调保护与再利用的方法和途径。   本论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导论,提出问题与研究理论框架。第二章:教场坝历史街区的传统建筑环境,本章主要是通过对教场坝历史街区空间地域文化、遗址布局、街巷空间形态构成以及建筑单体价值分析几个方面的研究,来阐述教场坝历史街区所反映的紫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信息。第三章:紫阳地区民俗荣文化的研究与分析。本章主要通过对紫阳地区民俗茶文化的搜集与整理,并从中挖掘民俗茶文化对紫阳城市发展以及紫阳人民日常生活的积极影响。第四章:   教场坝历史街区与其以民俗茶文化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内涵协调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本章主要探忖了教场坝历史街区与民俗茶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保护实践的研究分析,提出教场坝历史街区与其非物质文化环境协调保护与再利用的基奉原则、方法与对策。第五章:结论。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其他文献
汽车的出现让人们的出行变得便利和快捷,但是它也把城市推到了环境危机的边缘,为了回避汽车带来的种种危机,创造一种安全舒适的购物环境,商业步行街应运而生,它通过人车分离的形式
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蒸蒸日上,博物馆已成为记录城市历史发展和城市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非单纯的履行展示职能,更多的体现在城市长久以来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氛围。近些年来,
论文从体验艺术角度,借鉴了文学剧作学的一些研究方法,探讨了一些传统江南园林空间、建筑空间、城市空间案例中的内涵、结构及其创作规律问题。本论文认为一个激动人心的空间艺
学位
体验式消费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引起的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它是在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开始更加关注情感价值,需要得到精神愉悦的心理驱动下形成的,换句话说就是
在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资源配置将实现优化组合,出现了产业在地区间的逐步转移和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从企业层面看,企业兼并、合并破产现象不断增多,社会经济运行整体水平正在逐步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住区的犯罪率上升趋势十分明显,原有的建筑和环境布局不能满足居住安全的需要,盗窃案件时有发生,成为社会治安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对于这一问题
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步阶段,小学校是一个人初期知识学习、个性发展、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容器。近年来,小学教育机制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模式
我国是个山区大国,山区的建设发展直接影响到整个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没有山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发展;没有山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与一般的水体相比,海更具有独特的魅力。最初的生命形式来源于海洋,人天生就有一种“看海”的欲望。海在满足了人们的视觉需要的同时,也为与
本文透过前述不同国家地区之经验分析,总结出推动城市规划设计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因素;再经由过去数十年的公众参与相关理论论述过程中衍生出的经验历程,透过台湾地区公众参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