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著作权的法律保护研究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的需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方式被人所接受,进入日常生活之中,并且发展迅速,逐渐成为现在颇具规模的网络游戏产业链。虽然,网络游戏在若干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朝阳产业,并为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网络游戏的出现对社会和经济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但是,随着网络游戏侵权行为增多,和法律体制中的缺陷,都使得网络游戏著作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网络游戏著作权的侵权问题。由于网络游戏产业的新颖性导致现行的法律规定,明显跟不上网络游戏发展的脚步。而在网络游戏著作权的法理分析中也存在着很多分歧。为了解决网络游戏著作权中的纠纷,使网游产业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就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然而,对于什么是网络游戏著作权,其应该如何认定,网络游戏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和归责原则以及侵权行为的主要表现都是研究中应该解决的事情。   本文通过对网络游戏的技术原理结合我国法律相关规定和国内外研究成果,确定网络游戏著作权主体,明确网络游戏著作权的范围。根据网络游戏著作权的特点和范围分析其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及其构成要件。之后通过研究网络游戏著作权侵权行为的主要表现,对其进行法理分析。最后根据网络游戏侵权行为的特点和表现结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法。其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网络游戏著作权的概述。通过探讨网络游戏的产生与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兴起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指出网络游戏的特殊性及其面临的困境,并且明确网络游戏著作权保护的必要性。根据对网络游戏技术原理的剖析,结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和国内外研究成果,认定网络游戏著作权的主体和保护范围。本文认为网络游戏不是一套单纯的计算机软件,还包括游戏中的美术作品,应该将网络游戏种的著作权区别出来,分别对待。   第二部分:网络游戏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网路游戏侵权行为认定的归责原则在我国学界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对于此问题,本文认为,应该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对网络游戏著作权的侵权,其实与传统的著作权侵权没有本质的区别。如果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显然无法达到一种平衡的目的。过分强调著作权人利益,这种失衡的状态根本无法促进网络游戏的健康发展。所以根据网络游戏著作权的主体和侵权行为的特殊性,确定网络游戏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损害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根据其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认定其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即:行为的违法性,损害事实的存在,侵权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行为人的主观过错。   第三部分:网络游戏著作权侵权行为的主要表现。网络游戏著作权侵权行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非授权方服务器架设的侵权行为,第三方软件使用的侵权行为,非授权方使用网络游戏美术作品的侵权行为。通过对此三种侵权行为的原理、表现、危害,结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和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法理分析。   第四部分:网络游戏著作权的保护。通过研究国内外网络游戏著作权保护的现状,寻找网络游戏著作权保护的法律依据。同时根据我国现阶段网络游戏著作权保护的模式和方法,查找其中的缺陷和漏洞。透过网络游戏技术的特殊性结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最终提出更为科学完善的保护建议。   本课题的创新点在于:从法理角度上,通过对网络游戏的技术原理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和国内外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出网络游戏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即:游戏软件和美术、音乐作品属于著作权法保护范畴,而其他元素则不在保护范围之内。从研究角度上,以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为基础,通过对网络游戏技术的渗透,针对各种类型的侵权行为别别提出解决办法。鉴于网络游戏的特殊性,将技术和法律相结合。一方面从技术上给予压制,另一方面从法律上给予规范。力求在实践上解决问题,而不只流于形式。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的刑罚观念也在不断进步,朝着更加科学、人道的方向发展。用最人道、最文明、最有效的罪犯处遇方式来改造、教育、矫正罪犯,已成为世界各国
互联网在方便哈尔滨农村居民经济生活的同时也在深刻改变着农村居民的政治生活。当前,哈尔滨农村居民的网络政治参与积极性较高,但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农村居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因
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深入了解,人类对工具的利用从有形深入到无形。以计算机和数字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发展应用,促使人类的生活从现实走向虚拟,电子商业汇票即是传统
本文以持有犯的行为性质为研究对象,文章分为引言、正文以及后记三个部分。文章的正文部分分为四章分别论述了持有犯的基本概况、行为性质及举证责任。   第一章描述了持有
研究旨在解析根腐病发生时大蒜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明确大蒜根腐病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变化的关系,探明根腐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为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以新疆连续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以下简称《民诉法解释》)明确将“高度可能性”设为我国民事证明标准,并将“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纳入民事诉讼范畴。虽然立法上对证明标准
期刊
经过“入世”15年以来的迅猛发展,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崛起成为WTO多边贸易体制中的主要一员。这一形势使中国在WTO中一贯坚持的发展中国家地位近年来屡遭质疑,而
随着人类诉讼文明的发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的诉讼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曾经任“人”摆布的诉讼客体成为能为自己主张权利的诉讼主体。西方一些司法制度比较完善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