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决好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既有利于帮助贫困生成长成才,带动个人就业及家庭脱贫,又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多年来,党和政府及高校非常关注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为使贫困家庭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山东省建立起了“奖、贷、勤、补、助、免”等六位一体、具有山东特色的学生资助体系,基本实现了“不让任何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工作目标。但是,当前运行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与贫困生需求之间仍有一定的脱节,导致资助效果不明显。明确高校贫困生资助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科学的资助政策,建设和完善现行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是山东省高校加强学生教育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面临的重要任务。论文以山东省4所大学的贫困生为研究对象,以教育公平理论、成本分担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为理论依据,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适当增加访谈法,对山东省贫困生资助体系进行实证调查,了解分析山东省高校贫困生的现实资助情况,整理总结调查中所呈现的问题,并探讨其原因。论文对比分析了国外的大学生资助体系与国内其他省份成功的贫困生资助特点,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了健全山东省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相关对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山东省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仍具有以下需改进的问题:贫困生认定缺乏精准性、勤工助学岗位设立合理性欠佳、贫困生资助金额来源有限、助学贷款制度不健全、重物质而轻精神,助贫和育人脱节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遵循着扩大化、有偿化、精准化、育人化的贫困生资助方针,提出从建立贫困大学生资助经费多渠道筹措机制;转变资助方式,强化发展型资助;重视心理与精神教育,加强资助育人功能;建立实施“精准资助”管理体系等四个方面,健全山东省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为建立科学化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