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环境是指影响直接投资形式的一定时间和空间领域内的外部条件的综合,是与投资相关的社会、自然、经济、法律、文化和基础设施等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矛盾统一体。根据对象的差异,投资环境研究可分为面投资环境和点投资环境研究两种。由于面总是由许多具有异质性的点组成,所以点投资环境的研究是区域投资环境研究的基础。城市作为地域单元的中心,可以将其抽象为点,其投资环境的研究不仅是区域投资环境研究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也可为区域投资环境研究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另外城市投资环境还是决定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建设良好的投资环境越来越被城市管理者所重视。城市投资环境的比较研究有利于了解各城市投资环境的优劣,从而明确区域内城市投资环境的组合状况,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改善各城市的投资环境提供科学依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中部是我国重要农业基地,在解放时期为年轻的共和国成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中部地区在我国的经济地位处在逐步下降的趋势。“中部崛起”是我国在新世纪提出的又一项伟大的战略任务,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在“中部崛起”中,资金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瓶颈。中部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在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更重要的是中部自身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不断改善自身的投资环境,从依靠政府转向依靠市场来求增长、谋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成为带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在我国目前已经形成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大都市城市群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通过本文的研究,在中部六省主要城市中,大城市在各项重要经济指标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投资环境如何直接关系着中部六省在吸引投资方而的竞争力。为了使本文的研究具有代表性,选取了中部六省市区非农人口大于50万的28个城市给予了实证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对区域投资环境的研究成果,选取了17个经济指标,包括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的比重、消费市场规模、交通运输、邮政通讯、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医疗卫生等方面。在处理这些指标时,借助SPSS统计工具运用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系统定量方法,同时结合定性的分析方法对结论进行总结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中部六省28个城市在交通运输、人力资源和能源供给上都有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但在产业结构、邮政通讯和对外开放上存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劣势。从本文的投资环境总体得分上讲,省会城市都排在了前列,这和这些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区域经济的中心地位都是分不开的。淮南、开封、蚌埠、商丘、荆州、淮北的投资环境则排在了最后,说明这几个城市的投资环境还需完善。通过聚类分析,把中部的主要城市划分为三种类型:基础薄弱型有荆州、襄樊、安阳、焦作、淮北、黄石、阳泉、长治、大同、商丘、开封11个城市;能力均衡型是有潭、宜昌、株洲、九江、新乡、蚌埠、洛阳、淮南、衡阳、芜湖、马鞍山11个城市;综合实力型有武汉、郑州、长沙、合肥、南昌、太原6个城市。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等指导思想,来改善投资环境。总体上提出了以下措施:第一,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招商引资的办事效率;第二,清理并大幅度减少政府行政性审批;第三,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第四,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政策法规环境,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制度;第五,提高市民素质,加速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六,建设人才高地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