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1/2梯状结构化合物Sr14-xCaxCu24O41的制备、物相分析和物性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目前强关联电子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Sr14-xCaxCu24O41具有奇异的结构形式和丰富的电荷与自旋有序的物理现象,对其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对其本身,而且将加深对包括高温超导在内的其他强关联电子系统的认识。本论文首先慨述了关于梯状化合物主要是Sr14-xCaxCu24O41的研究情况,然后从材料学和物理学两方面开展了下述研究工作: 1.借助于XRD和DTA技术研究了(14-x)SrCO3-xCaCO3-24CuO体系(x=0,0.4,2.8,5.6,8.4,11.2,13.6和14)在环境压力下固态合成Sr14-xCaxCu24O41过程中物相的演变,有助于优化Sr14-xCaxCu24O41的合成工艺。 详细研究了(14-x)SrCO3-xCaCO3-24CuO体系的热行为与合成纯相Sr14-xCaxCu24O41的关系,得出了结论:根据体系的DTA曲线可以确定固态合成其单相的成份区域及温度区域。 2.Sr14-xCaxCu24O41特殊的物理性质均与其电子结构密切相关,因此,测量了该化合物(x<9)的Cu 2p3/2、O 1s、Ca 2p3/2和Sr 3d5/2的芯能级光电子发射谱,初步研究了它的电子结构:Ca替代A位Sr对B位Cu芯能级的影响,Cu2+和Cu3+的质量分数及其变化,该体系中Cu、Ca和Sr离子的平均化合价的估算。 3.在外加磁场H=1T,3T和5T时测量了Sr14-xCaxCu24O41(x=0,3.5,6,8.4)在10-300K温度范围内的磁化率温度特性,考察了外加磁场和Ca掺杂对它的影响,采用“独立自旋—dimer模型”分析了观测到的磁化率数据,从拟合参数获得了较系统的关于该化合物电子结构的信息。 4.测量了零磁场和外加磁场H=3T条件下未掺杂的Sr14Cu24O41和掺杂的样品Sr10.5Ca3.5Cu24O41的低温(2-12K)磁比热温度关系曲线,得到了有关晶格振动的特征量德拜温度(?)D、电子态特征量费米温度TF与费米能级EF等物理量,考察了比热的磁场效应和Ca掺杂效应。 在50-90K中温区,测量了Sr14Cu24O41在零磁场和H=3T时的磁比热以
其他文献
多年来,由低能加速器产生的能量仅为keV量级的离子注入技术一直只应用在金属材料的改性上。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中国学者开创的低能离子束生物学效应及诱变育种的理论及应用研究突破了这个局限。通过近十多年国内外多个实验室的研究,低能离子生物学作用的研究及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包括我们实验室在内的很多研究表明:10—100keV的低能离子(e.g.N,C,Ar ions)可以引起质粒DNA、氨基酸、病毒
本文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凝集素(主要为伴刀豆凝集素、麦芽凝集素和大豆凝集素)为探针,对蓝猪耳和烟草等的雌、雄细胞以及胚胎细胞表面凝集素受体进行了定位,并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术(CLSM)、冷电荷耦合仪(CCD)和动态录象CCD获得图象,以MetaMorph和Pro-Plus软件进行图象和数据分析,以探讨凝集素受体的基本分布模式及与被子植物双受精的可能关系。主要结果如下: 1.利用蓝猪耳的
pHH205是本实验室从盐生盐杆菌J7中分离获得的一种古生菌质粒,该质粒具有一般自然质粒所不具备的高拷贝数、高稳定的特征。本研究利用多种组合的酶切分析,绘制了较为详细的酶切图谱。根据图谱确定并构建了涵盖整个质粒的七个重叠克隆,采用Primer Walking策略分别进行序列测定。七段序列数据经过拼接后得到了完整的质粒pHH205核苷酸全序列,序列全长为16341bp(GenBankNo.AY048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只有知道生物大分子的原子水平结构才能更好地了解其功能。所以生物大分子高分辨结构的研究对我们进一步了解病毒的装配过程和病毒在感染过程中在细胞内的一系列活动都至关重要。 最早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高分辨结构的是X射线晶体学。可用于研究三维晶体的原子结构。但要求被研究的生物大分子能够生长成具有一定尺寸大小的三维晶体。由于这一局限,
本篇博士论文主要研究随机过程的核密度估计的大偏差,尤其是对相依随机过程,主要结果是首次把独立同分布情形下的大偏差结果推广到了相依情形。 给定一列Rd值的平稳序列(Xk)k≥0,其边缘分布为P(X0∈dx)=f(x)dx,其中f未知,则f的核密度估计量定义如下: fn*(x):=1/n sum from k=1 to n 1/(hn) K ((x-Xk)/h)其中K是某个事先给定的Rd上
利用大肠杆菌启动子探针载体pKK232-8,从极端嗜盐古生菌的基因组DNA中分离得到一个在大肠杆菌中具有启动子活性的RM07 DNA片段,DNA序列分析表明它既含有典型的真细菌启动子-35区和-10区保守序列,又具有嗜盐古生菌启动子特征序列DPE(distal promoter element)。 在嗜盐古生菌、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中分别以β-半乳糖苷酶基因(bgaH)、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
全世界现存鱼类约有24000余种,是脊椎动物之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类群,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特性和重大的经济价值。在脊椎动物的系统进化阶元中,有着长久的进化历史和众多的演化分支,居承前启后的特殊进化地位,因而成为研究脊椎动物的性别决定和性染色体分化的重要研究对象。 在进行过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鱼类中,绝大部分没有发现异形性染色体,然而通过核型分析、染色体显带、联会复合体观察和比较基因组杂交等方
本文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传输不等式;二是扩散过程生成半群的唯一性。其中传输不等式又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关于一致度量的Talagrand’s传输不等式;其二是研究取值于无限维空间的随机微分方程的解所对应的概率分布的传输不等式。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何谓传输不等式,它与测度的凝聚现象有很大的联系。设(E,d)是一个度量空间,B是其上的σ-域,且d(·,·)是B×B-可测的。我们说概率测度μ在
1953年,L.M.Gelfand和B.M.Levitan研究了如下的Sturm—Liouville问题: 其中q(x)是[O,π]上的有界可微函数。并证明了上述问题的特征值满足迹恒等式: sum from k=1 to ∞[λk-k2-1/π integral from n=0 to xq(x)dx]=-(q(O)+q(π))/4+1/2π integral from n=0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