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动物习语的析比与翻译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sj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语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绚丽多彩的瑰宝。从整体上讲,习语常常显得既寓意深刻,又韵味隽永,既闪烁着思想智慧的光辉,也闪耀着语言艺术的光彩。从内容上讲,习语是语言的精萃,智慧的火花,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各种经验体会的积累和升华。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人与动物相依共存,接触频繁,因此在人类的语言中存在大量与动物相关的习语。这些习语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形象生动,性格鲜明,色彩丰富。由于英汉文化的相通性和思维方式的相似性,人们对同一种动物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喻义。但由于英汉民族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种动物赋予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动物可能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喻义。 近几十年来对于习语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学者诸如陈文伯、杨自俭、郁福敏等的广泛注意:《汉英成语词典》(1982),《英汉成语词典》(1993)及《当代英语习语大辞典》(1999)等也相续问世。然而在习语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动物习语以及对其应采用何种翻译策略的研究却廖廖无几,很少有这方面的研究及论著付梓。因此,本文从文化角度出发,对英汉语中与动物有关习语的渊源、特点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他们之间的异同,并从归化和异化两个方面探讨了英汉有关动物习语的互译,以期引起对英汉动物习语对比及翻译的更多的关注及思考。 本文首先从英汉动物习语的来源、功能、数目、文化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经对比发现,英汉动物习语在来源、功能方面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由于其强烈的民族文化色彩,可以将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将其分为四类: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为一语独有;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基本相同;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大相径庭;概念意义不同,内涵意义相同或相似。随后,作者着重论述习语语用效果对等的实质,认为形象处理和功能对等是动物习语翻译的重要原则;并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论述了文化策略在动物习语翻译的具体运用,探讨在动物习语翻译实践中实现功能效果对等行之有效的几种策略,以说明英汉动物习语互译应在再现形象、增添形象、转换形象与舍弃形象之间做出选择。通过上述阐述和例证,作者强调动物习语翻译必须深入了解双方的文化、习语的特征和习语的形象性;并强调只要切实把握双语文化差异、习语形象特征及其语用效果,采取相应的策略,就一定能不断提高习语翻译质量。
其他文献
语际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不仅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而且也是文化转换的过程。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是制约翻译质量的两大因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记载文化,传递
综述了国内外最近几年微立体光刻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微立体光刻技术中的线扫描技术及面投影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分类,分析了它们的技术核心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比较。简要阐述
二十世纪,麦克锡主义、越南战争以及反越战运动在美国的轰轰烈烈成功地将美国卷入了一场剧烈的骚动和变革之中,此外,1998年总统克林顿的色情丑闻重新点燃了美国公众的“审判精神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在本族语使用者指导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语用策略的使用来研究语用能力发展。作为一个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工具,并仔细选择了研究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