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转型发展现状评价与理想模式分类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load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建国以来,中国实行“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经济发展策略,导致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农民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陷入“双低”困局。为了解决“农村与农民”问题,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许多乡村开始转型升级。然而,乡村转型发展方向众多,各转型方向所需前置条件不一,部分乡村出现“盲目转型”现象。为了解决此种现象并为相关部门提供乡村转型发展参考意见。本文首先总结分析国内外乡村转型发展内涵、分异特征、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提出乡村转型发展理论分析框架模型,其主要论述构建乡村转型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和判别乡村转型发展理想方向的理论依据。其次,以乡村转型发展理论分析框架模型为指导,构建乡村转型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及乡村转型发展理想模式的内外源性结构分析方法过程。(一)在参考学术界在乡村转型发展分异特征(如人口结构、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和公共产品结构)常用指标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域因地制宜地选择评价指标。然后,运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乡村转型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明确,乡村转型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是流动的、不确定的。(二)将驱动机制与乡村重构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结合,提出具有普适性的分析乡村转型发展方向的工具:外源性结构分析和内源性结构分析。外源性结构分析是以乡村所处空间位置为基础,分析乡村适宜何种主导产业组合,宏观层面的、理论性的乡村转型发展产业定位指导工具。内源性结构分析则是以乡村资源禀赋为基础,分析乡村转型发展路径,微观层面的、理论性的乡村转型发展具体策略。最后,利用构建的乡村转型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省金华市雅叶村进行现状评价。进而对雅叶村进行内外源结构性分析,找出雅叶村转型发展主导产业类别为农业+工业,具体而言为苗木种植产业及关联深加工产业。指出雅叶村转型发展理想模式实现路径。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的日益飞速发展,对摄像头数量要求日益增加,视频数据量也在迅速增加,视频下的人形轨迹安全监控跟踪,是大规模智能监控系统的重要研究方向.考虑到安全管控现实场景中不同摄像头的光照亮暗程度和每帧图片的人形角度、尺寸等的差异,会影响人形追踪的准确度,为此提出具有快速优势的CSSD网络(Correct 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 CSSD)和关联分析应
以“莎莉嘉”台风引起施工期沉箱碰撞破坏为背景,研究台风浪作用下施工期沉箱碰撞破坏模式及机理。提出基于台风浪作用下沉箱碰撞反应分析两步走的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利用高
后浇拼接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是一种新型的楼板形式。预制部分双向配置预应力筋;后浇部分,受力方向上在采用原预应力高强钢丝锚固的基础上,使用U形预应力高强钢丝进行进一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科学思维是指学生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阐释生命现象
汪曾祺是现当代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作家之一,进入新时期其文学创作及理论主张逐渐引起关注。汪曾祺在文学创作理论方面具有高度自觉的语言本体观,这就意味着其小说必然有着极
2005年7月~2006年6月作者对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查干哈达苏木的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 hemionus)进行了野外调查工作,并将蒙古野驴粪便样本和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