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建国以来,中国实行“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经济发展策略,导致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农民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陷入“双低”困局。为了解决“农村与农民”问题,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许多乡村开始转型升级。然而,乡村转型发展方向众多,各转型方向所需前置条件不一,部分乡村出现“盲目转型”现象。为了解决此种现象并为相关部门提供乡村转型发展参考意见。本文首先总结分析国内外乡村转型发展内涵、分异特征、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提出乡村转型发展理论分析框架模型,其主要论述构建乡村转型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和判别乡村转型发展理想方向的理论依据。其次,以乡村转型发展理论分析框架模型为指导,构建乡村转型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及乡村转型发展理想模式的内外源性结构分析方法过程。(一)在参考学术界在乡村转型发展分异特征(如人口结构、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和公共产品结构)常用指标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域因地制宜地选择评价指标。然后,运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乡村转型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明确,乡村转型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是流动的、不确定的。(二)将驱动机制与乡村重构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结合,提出具有普适性的分析乡村转型发展方向的工具:外源性结构分析和内源性结构分析。外源性结构分析是以乡村所处空间位置为基础,分析乡村适宜何种主导产业组合,宏观层面的、理论性的乡村转型发展产业定位指导工具。内源性结构分析则是以乡村资源禀赋为基础,分析乡村转型发展路径,微观层面的、理论性的乡村转型发展具体策略。最后,利用构建的乡村转型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省金华市雅叶村进行现状评价。进而对雅叶村进行内外源结构性分析,找出雅叶村转型发展主导产业类别为农业+工业,具体而言为苗木种植产业及关联深加工产业。指出雅叶村转型发展理想模式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