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食管癌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疾病,在世界常见恶性肿瘤排名中位于第七位,是全球第六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而在发展中国家食管癌是第五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食管癌的发病呈地域性分布,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男性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在西方国家,食管癌通常好发于食管的下三分之一,常累及食管胃交界部;而在中国,食管癌则常见于胸中段,其次是胸下段。鳞癌和腺癌是食管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类型食管癌的高发区域和发病因素也不尽相同。其中,鳞癌是东欧和亚洲食管癌患者的常见病理类型,腺癌则在西欧和北美最为常见。食管鳞癌的发生主要与吸烟、饮酒有关,而食管腺癌的发生则主要与吸烟、肥胖、Barrett食管密切相关。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相似,通常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饮水呛咳、食欲不振、胸痛和体重减轻等。局部未控或复发是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治疗失败模式。两种病理类型患者的治疗方案无明显不同。目前,手术仍被广泛认为是可切除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晚期食管癌患者来说,放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模式。放疗在其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旨在从剂量学方面对比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SIB-IMRT)和序贯加量调强放疗(sequential boost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SB-IMRT)两种放疗计划的差异,为临床治疗计划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目的对比不可手术胸中段食管癌SIB-IMRT计划与SB-IMR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获取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01-2019.03不可手术的20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的CT定位图像,分别制定SIB-IMRT与SB-IMRT两种放疗计划。SIB-IMRT计划的给量方式为:PGTV:59.92Gy/28f,PTV:50.40Gy/28f;SB-IMRT计划的给量方式为:1程:PTV:50Gy/25f,2程:缩野至PGTV:10Gy/5f。评估两种放疗计划在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靶区覆盖度(Target Coverage,TC)及剂量分布等方面的优劣。结果SIB-IMRT组CI值明显优于SB-IMR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前者HI值高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4)。两种计划TC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69)。SIB-IMRT组PGTV、PTV最大剂量值均高于SB-IMRT组(P<0.001,P=0.007),SIB-IMRT组双肺V5、V10、V20、V30、双肺平均受照剂量、心脏V20、V50、心脏平均受照剂量均低于SB-IMRT组(P值分别<0.001,<0.001,=0.001,<0.001,<0.001,=0.005,<0.001,<0.001)。脊髓的最大受照剂量、平均剂量SIB-IMRT组均低于SB-IMRT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98,0.805)。结论SIB-IMRT组相较于SB-IMRT组在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及危及器官保护方面具有优势,其中对肺及心脏的保护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