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二酚对Tau转基因小鼠认知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niao1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Tau转基因小鼠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大麻二酚(Cannabinoid,CBD)对Tau转基因小鼠行为学、病理学以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影响,来探索CBD对AD样症状的治疗效果,主要集中于认知和病理的改善作用及其治疗机制,以期为临床发展CBD治疗阿尔茨海默(Alzheimer,AD)提供分子靶点,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购买到的18只雄性同周龄Tau转基因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来构建模型:Contorl组为Tau转基因组(Contorl组)(采用0.1 ml/d/10g 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模拟假手术),CBD组为CBD治疗组(CBD组)(采用0.1 ml/d/10g 50 mg/kg·d CBD注射液腹腔注射);19只同性别、同月龄C57BL/6小鼠分成两组:WT组作为正常对照组(WT组)(采用0.1 ml/d/10g 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模拟假手术),CBD+WT组为药物对照组(CBD+WT组)(采用0.1 ml/d/10g 50 mg/kg·d CBD注射液腹腔注射)。随后进行水迷宫实验对行为学进行检测,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脑内NeuN、AT8以及Iba1表达水平,DAB染色检测ChAT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ACE1及PSD9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在隐藏平台实验中,四组的组内逃避潜伏期日效应均显著(p<0.05),四组间逃避潜伏期也存在差异(p<0.05)。在第3 d至第5 d,与WT组小鼠相比较,Con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长于WT组小鼠(p<0.05);而与Con组小鼠相比较CBD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短于Con组小鼠(p<0.05)。在平台探索实验中,与WT组小鼠相比较,Con组小鼠穿过靶平台的频率及在靶象限的时间百分比均显著减少(p<0.05);而与Con组小鼠相比较,CBD组小鼠穿过靶平台的频率和在靶象限的时间百分比均显著增加(p<0.05)。在旷场实验中,与WT组小鼠相比较,Con组小鼠在边角的探索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与Con小鼠相比较,CBD组小鼠在边角的探索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与WT组小鼠相比较,Con组小鼠在旷场探索的平均速度和探索行程均显著减少(p<0.05);与Con组小鼠相比较,CBD组小鼠在旷场探索的平均速度和探索行程均显著增加(p<0.05)。2.实验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对AT8标记点进行了染色来检测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结果显示,与WT组小鼠相比较,Con组小鼠的AT8染色面积显著扩大(p<0.05);与Con组小鼠相比较,CBD组的AT8染色面积显著减少(p<0.05)。使用Western blot检测BACE1的表达水平来判断CBD对Aβ的影响,结果显示,与WT组小鼠相比较,Con组小鼠的BACE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与Con组相比较,CBD组小鼠的BACE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3.为了探究CBD治疗后的转基因小鼠是否有效改善了细胞凋亡程度,使用了免疫荧光染色对神经元细胞Neun标记进行了染色。结果显示,与WT组小鼠相比较,Con组小鼠出现明显的Neun染色面积减少(p<0.05);而与Con组小鼠相比较,CBD组小鼠的Neun染色面积更高且密集(p<0.05)。4.本实验采用对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进行特异性结合染色来检测受到CBD治疗的Tau转基因小鼠脑内炎症情况。结果显示,与WT小鼠相比,Con组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活化显著增多(p<0.05);与Con组小鼠相比较,转基因型CBD治疗组小鼠小胶质细胞活化未有显著增多(p<0.05)。5.实验采用DAB染色来检测ChAT的表达情况(p<0.05)。与WT组小鼠相比,Con组小鼠脑病理切片CHAT的密度显著下降(p<0.05);与Con组小鼠相比,CBD组小鼠脑内ChAT密度显著上升(p<0.05)。实验使用Western blot来检测突触相关蛋白PSD95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WT组小鼠相比较,Con组小鼠的PSD9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小鼠相比较,CBD组小鼠的PSD95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在本研究中,CBD减轻Tau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及认知减退作用,减少Tau蛋白的产生及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多个学说代表性因素相互作用介导有关。本研究结果从分子机制的角度探讨CBD对AD的治疗作用,将为临床发展CBD治疗AD提供分子靶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 的]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肿瘤,70%的患者初次就诊时已是临床晚期,经手术及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约25%的患者会在停药后6至12个月内复发[1],3年内约70%患者复发,5年生存率低于50%[2],预后差。以PARP抑制剂为代表的维持治疗的应用有望改善晚期卵巢患者的5年生存率。但是,如何甄别真正高复发风险的最佳获益人群成为临床决策卵巢癌维持治疗的关键。血清肿瘤标记物人附睾蛋白4(
[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系统评价分析危重症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以期为建立危重症患者术后谵妄预测模型、早期识别和预防危重症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提供可靠的循证护理证据。[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检索系统、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Embase(OVID)、CINAHL(EBSCO)。检索起止时间从
[目的]制备不同电荷阳离子DOTAP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考察其理化性质、免疫原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1.以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阳离子DOTAP和中性磷脂DOPC(DOTAP和DOPC不同质量比为4:1,3:2,2:3,1:4)为膜材,通过薄膜分散法联合冻融-冻干法制备电荷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冻干粉,以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为考察指标。2.将昆明种小鼠分为PBS组、疫苗原液组、阳离子组(
[目 的]本研究以丙型肝炎病毒(HCV)和登革病毒(DENV)两种黄病毒科病毒基因结构、地理分布、感染人群等方面的分析为线索,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检验两种病毒之间是否存在相似的氨基酸序列,这些序列是否可以诱导两种病毒特异性的T细胞免疫反应,以及这种T细胞交叉反应在不同HCV基因型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 法]通过GenBank数据库下载两种病毒不同基因型和血清型的氨基酸序列;使用蛋白质比对数据库Bla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是一种细菌性人类病原体,是全球公认的导致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因,能引起上呼吸道症状和下呼吸道疾病。鉴于MP耐药菌株的出现和高发生率,预防MP感染引起的肺炎和继发性并发症的疫苗迫在眉睫。国外曾进行过甲醛的MP灭活疫苗临床试验,保护效果仅在40%左右。本研究采用甲醛和β-丙内酯(BPL)两种灭活剂对MP进行灭活,比较两种灭活剂的灭活效果及
[目的]创伤后应激综合症、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都与不同程度的遗忘有关,这些疾病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本研究将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构建秀丽隐杆线虫对病原细菌遗忘模型,通过蛋白组学分析遗忘过程中参与的信号通路,明确Arp2/3复合体参与病原遗忘调控,分析遗忘过程中Arp2/3复合体基因表达变化和细胞骨架的变化,揭示秀丽隐杆线虫对病原细菌产生遗忘的机制,为遗忘相关疾病的药
[目 的]探究白藜芦醇在液态甲醛源性大鼠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下降及继发性学习记忆功能减退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 法]60 只无特定病原菌(Specified Pathogen Free,SPF)的雄性 SD(Sprague Dawley,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5组,(1)正常对照组(C组):腹腔注射(i.p)等体积0.9%NaCl溶液+0.5%羧甲基纤维素(CMC)溶液灌胃(i.g);(2)甲
[目 的]比较薄膜分散法和冻融-冻干法制备四价流感疫苗脂质体冻干粉的理化性质和免疫原性;使用最佳制备方法制备不同粒径流感疫苗脂质体,比较理化性质、免疫原性及稳定性,选择最适合的粒径。[方法]1.比较薄膜分散法和冻融-冻干法制备四价流感疫苗脂质体冻干粉的免疫原性:将昆明种小鼠分为PBS组、薄膜分散法组、冻融-冻干法组和疫苗原液组,腹腔免疫小鼠7天、14天和28天,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MTT法)刺激指
[目的]本课题旨在利用非标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酸蚀条件下牙本质的差异表达蛋白,并进一步明确FAM20C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在患者知情同意下,收集100颗完整、无龋坏的第三磨牙,患者均就诊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O医院口腔科。将拔除的智齿进行牙本质切片(厚约1mm),设置实验组(35%磷酸凝胶酸蚀10s)和对照组。根据分组对牙本质样品分别提取总蛋白,蛋白经胰酶酶解成肽段,然后将肽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和5-FU对人胆囊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比较两种药物对细胞的作用强度,探究青蒿琥酯在治疗胆囊癌中的应用前景。[方法]用CCK-8法来检测青蒿琥酯和5-FU的OD值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使用EdU-48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用来测定青蒿琥酯和5-FU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用来测定青蒿琥酯和5-FU单用和联用对细胞迁移的影响;使用Anne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