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滇产红花为研究对象,对滇产红花的质量进行评价;建立滇产红花的HPLC和GC指纹图谱,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滇产红花及其种子挥发性成分,并进行化学成分匹配指认;采用DNS法测定红花中多糖的含量。方法:1、参考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滇产红花中黄酮类物质化学定性鉴别;对云南不同产地红花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以及紫外吸光度的检查。2、参考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HPLC法测定云南多个产地红花药材中山奈素的含量。使用LC-20A日本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ZORBAX SB-C18(150mm×4.6,5μm)色谱柱,采用波长切换,0~15 min用254 nm,15~45 min用360 nm的波长;流动相:甲醇-0.2%磷酸水溶液,柱温30℃,进样量5μL,流速1.0 m L·min-1,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云南不同产地红花药材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芦丁以及槲皮素5种成分含量的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以红花总糖提取率为参考指标,分别考察盐酸加入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红花总糖提取率的影响。以D-无水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云南红花中总糖和单糖的含量,并计算多糖的含量。3、考察滇产红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提取溶剂、提取方法,优化色谱柱、波长、柱温、流动相及其梯度洗脱程序等实验条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评价系统进行评价,建立了红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滇产红花药材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溶剂、提取方法、提取时间、色谱柱和升温程序进行考察,采用石英毛细管色谱柱DB-1(0.25μm×0.320 mm×30 m);FID检测器;载气:高纯氮气;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升温程序:初始温度100℃,维持2 min,以10℃·min-1的速率升至160℃,维持5 min,以5℃·min-1的速率升至230℃,维持10 min,再以3℃·min-1的速率升至250℃,维持5 min,最后以2℃·min-1的速率升至300℃,维持3 min;进样量2μL,建立红花GC指纹图谱的方法。4、通过GC-MS联用技术分析红花挥发性化学成分,用美国国家标准局NIST定性谱库并参考文献对未知化合物进行指认和匹配。结果:1、红花化学定性鉴别结果表明滇产红花中含有黄酮类化学物质;25批滇产红花样品的水分含量为8.05~13.08%,总灰分含量为3.83~6.64%,酸不溶性灰分为0.15~0.73%,水溶性浸出物为37.15~56.52%,吸光度范围为0.299~0.521。2、25批云南不同产地红花中山奈素的含量范围为0.06~4.22%。25批云南不同产地红花药材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分别为1.24~3.37mg·g-1、7.74~34.19 mg·g-1、61.47~97.92 mg·g-1、11.24~83.66 mg·g-1、1.36~19.51 mg·g-1,含量高低顺序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芦丁>原儿茶酸>槲皮素>没食子酸。经过方法学考察,得葡萄糖对照品回归方程为Y=0.009 X-0.098 6,r=0.999 2,红花多糖在17.585~105.510μg·m 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25批云南不同产地红花药材中多糖含量的范围为0.388~35.659%。3、确定了滇产红花HPLC指纹图谱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WATERS Symmetry?-C18(150 mm×4.6,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 m L·min-1,进样量:5μL。初步建立滇产红花药材挥发油的GC指纹图谱。4、通过GC-MS联用技术从红花及其种子挥发油提取物中分别匹配指认了38和42个化合物。结论:1、滇产红花药材定性鉴别含有黄酮类物质,与文献报道相符合;25批红花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以及紫外吸光度检查,结果均符合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2、25批滇产红花药材中山奈素的含量在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限定标准范围内。建立的HPLC法同时测定滇产红花药材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芦丁和槲皮素含量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建立的DNS法测定红花药材中多糖含量的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好,重复性良好,可以用于红花药材的质量控制。3、最终建立的滇产红花HPLC指纹图,可以作为滇产红花药材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的红花GC指纹图谱准确可靠,为红花药材挥发性成分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4、红花挥发油化学成分复杂,气质联用能够为红花药材及其产品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