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南部的志丹县西北部,目的层为延长组长2油层组,本次研究是在测井、录井、钻井、试油试采等资料和实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地质理论和各种处理软件,进行系统的地层对比、沉积相及砂层展布和储层综合地质特征的研究,查明长2砂岩储层空间发育和分布规律,进行综合分类评价,找出控制长2油藏分布与富集的因素,预测有利成藏区。受侵蚀切割影响,研究区内地层起伏较大,局部区块长2地层顶部缺失;地层倾向西偏南,构造与区域单斜背景一致,发育鼻隆构造;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及少量岩屑长石砂岩,中孔特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强烈,成岩演化阶段达到晚成岩B期。孔隙类型有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晶间孔和微裂缝等,以粒间溶孔为主。微观结构组合包括中~大孔-细喉型、小~中孔-细喉型、小孔-细喉型和小孔-微喉型四种。敏感性评价结果为弱~弱偏中速敏、弱偏中~中等水敏、弱酸敏、中等盐敏。储层具有强非均质性,储层厚度及孔、渗受沉积相带控制,具有一定方向性。油水两相共渗区狭窄,束缚水饱和度较高,亲水性储层。根据储层评价综合分类标准,将长2储层分为Ⅰ、Ⅱ、Ⅲ、Ⅳ共四种类型,分别对应好、中等、较差、差;以Ⅱ、Ⅲ类为主。构造、沉积相和前侏罗纪古地貌控制长2油藏的分布与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