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人学理论都是从界定人的本质开始的.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中,人的本质理论始终是他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而"类"与"社会"则是这个理论中两个最重要的概念和中心范畴.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追问是从劳动实践来阐发的,并将其称之为"人的类本质",认为"人的类本质"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在后来的论述中,马克思否弃了人的"类本质"的说法,转而从"社会"的角度去探讨人,定位于人与社会的内在关联并将人视为"社会存在物".因此,要深刻、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人的本质的思想,我们有必要追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探讨历程,全面而深入地分析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形成.本文主要是从对马克思原著的解读与学界的相关研究资料中,论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的形成及其演化.本文希望通过返回到马克思的原初论述语境,梳理马克思之前的思想家如黑格尔、费尔巴哈、赫斯、施蒂纳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厘清马克思早期著作关于人的类本质的思想,并重在分析马克思在人的本质的问题上是如何实现从"类本质"到"社会本质"的转换的,强调马克思是在对劳动实践与社会概念的正确理解上来把握人的本质,阐发人的本质是基于实践的人的社会性存在和历史性存在,以求不断深化对人的本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