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己初步建立,并在逐步完善。长期以来,占我国人口80﹪的农村居民被排斥于社会养老保障网络之外,后起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处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边缘。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广大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陕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根据2000年人口统计数据,农村人口共244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7.7﹪。据2003年统计,全省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7.75﹪,略高于全国比例7.5﹪,这标志着陕西已经跨入老龄社会行列,且老龄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农村。陕西农民收入低而且增长缓慢,2003年陕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是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增长2.2﹪,由此可见,陕西明显出现了未富先老的现象,因此农村老年人口生活保障问题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外农村养老保险的主要模式和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点剖析了我国正在实施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中的筹资内容、积极意义和存在的缺陷。
本文在阐明陕西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陕西农村养老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以陕西省农村低保标准为基础,分别按低保标准上升幅度为30﹪、50﹪和80﹪,作为不同的领取标准来对应不同的缴费标准,通过与陕西省农村居民收入情况相比较,得出可以被多数农村居民接受的缴费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陕西省农村养老保险的精算模型,利用精算知识完成对养老金收支的模拟测算,得出对应于不同缴费年龄、领取年龄和收益率水平下的保费缴纳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