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给全球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且应对外界的冲击能力时也十分羸弱。面对资源环境及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一些主要国家都在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拥有低碳环保、知识技术密集等特征的新兴产业开始被各国重视起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持续增长,对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2010年,在我国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中明确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提出未来十年要将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提升到世界前列,并在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中演绎着重要的角色,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潜力进行评价,揭示出我国各区域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实证研究中,样本选取了全国31个省市的政府财力水平、研发人员的投入水平、充电桩数量、科研经费的投入水平、总人口数量等指标。运用熵值法、距离综合评价法对各区域2012年、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潜力进行评价,根据实证结果对各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潜力的差异化表现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项:(1)从东部、中部、西部的排名情况来看,东部区域新能源汽车发展潜力最大,主要得益于科研创新能力,在发展潜力排名Top10的省份中,东部地区占比70%、中部地区占比10%、西部地区占比20%;(2)东部、西部地区政府政策扶持力度较大。根据2012年、2016年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政府政策扶持方面排名前10的省份均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地区。(3)新能源汽车产业东部地区发展潜力较平稳中部地区发展速度增长较快:在2016年中部地区有超85%的省份相比于2012年排名有所提升;(4)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存在全国范围内市场需求较小现象。针对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1)政府平衡政策扶持力度有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均衡发展:结合国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可以产出,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新能源汽车大规模进入市场的重要原因。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在政府扶持方面不能得到均衡发展,中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和拥有较多政策扶持的西部偏远地区;(2)市场需求低,刺激市场需求可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发展:市场需要多部门一起努力,尤其政府部门需要在政策上扮演重要角色,在公务车的采购中加入新能源汽车,可以提高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3)进一步完善新能源设施的基础建设,如充电桩等,解决消费者购买后顾之忧: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推广中,虽然各地区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热情十分高涨,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仍然不高,各地方政府加快大中城市和充电桩的建设。统筹规划配套设施的应用,促进各区域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4)注重均衡发展各地区科研创新能力:中西部地区科研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中西部地区政府部门可采取加大科研经费支出、吸引研发人员流入、支持鼓励有研发活动的企业以此来提高当地的科研创新水平,促进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也可制定相关政策,促进人才流动,更好地带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