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新技术产业的贸易将会是未来贸易的趋势,未来的国际贸易竞争将会转变成以高新技术产品竞争为主。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在近几十年内发生了革命性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占一般商品出口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近几年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占商品出口的30%左右。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已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但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仍存在问题,目前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技术创新不足,出口结构较为单一,并且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欧盟是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第三大目的市场,虽然中国对欧盟的高新技术产品总出口在近几年出现下降,但在2016年仍占中国高新技术总出口的15.64%。其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出口欧盟的比重是14.8%,航空航天技术出口欧盟的比重为13.9%,在这两个技术领域的出口,欧盟均是第三大市场。虽然中国对欧盟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体量较大,但是存在出口结构不均,在某些技术含量高的技术领域的出口量少的问题。其中中国对欧盟国家出口前三位是荷兰、德国和英国,2016年对荷兰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占对欧盟总出口 29.1%。欧盟作为一个十分成熟的国际组织,发达国家较多,大部分都是高收入或中高收入国家,因此本文研究对欧盟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对出口竞争力的衡量使用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竞争力指数(TC)、国际市场占有率,由于研究的是欧盟国家市场,因此对三种指数进行变形后计算。发现三种指数得出的结果相似,中国对欧盟的出口竞争力在近几年有下降的趋势。从技术领域来看,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出口竞争力明显高于其他技术。从国家来看,欧盟国家中荷兰、芬兰、匈牙利等国家市场上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强,在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的出口竞争力较弱。在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时,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本文选取R&D强度、教育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外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作为对中国出口欧盟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其中R&D强度使用R&D投入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和R&D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衡量,教育水平使用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和高等学校学生数来衡量。将RCA指数和TC指数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发现R&D强度、教育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外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均对中国出口欧盟的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有促进作用。通过对高新技术产品分类回归,发现科学技术型(STI mode)和应用技术型(DUI mode)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教育支出对科学创新型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出现正向的不显著影响,而其他影响因素的系数均小于应用技术型产品。这种差异是由于两类产品的创新来源、研发密集度等因素所造成的。最后,本文分别从政府和企业层面对提高中国对欧盟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积极促进与欧盟的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增加政府研发补贴,重视教育,大力吸引外资;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