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C-HVDC换流站控制与低电压穿越策略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hon_zh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压直流输电具有传输容量大、效率高和低损耗等优点,在跨区域长距离输电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直流输电系统控制复杂,重启耗时长,所以在交流电网电压跌落导致直流母线电压波动时,需要系统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目前研究中较少关注整流侧电网电压跌落时,因整流侧换流站无法向直流侧输送足够功率,导致直流电压跌落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具有直流母线电压支撑控制能力的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在整流侧电网电压跌落造成直流电压跌落问题时,逆变侧换流站能够根据直流电压和逆变侧电流变化情况,自动切换控制算法来支撑直流电压。为了验证该控制策略,本文在整流侧电网三相电压对称跌落和电压不对称跌落故障下分别验证了其有效性。具体工作如下:(1)本文综述了MMC-HVDC系统的发展背景及研究意义,重点介绍了系统低电压穿越技术的研究现状,确立了本文研究整流侧电网电压跌落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的思路。(2)本文介绍了MMC的拓扑结构,得到MMC的数学模型,根据换流站内部环流产生机理,设计了环流抑制控制器。采用载波移相调制策略,然后针对该调制策略设计了电容电压均衡控制策略。(3)本文针对整流侧电网电压三相跌落导致直流母线电压跌落的问题,提出了具有直流母线电压支撑能力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可在故障时期将直流电压恢复至设定值,达到稳定直流电压的目的。(4)本文针对整流侧电网电压不平衡故障中存在负序电流、直流电压跌落的问题,采用了T/4延时法和三相锁相环,利用双同步坐标系电流环解耦法消除负序电流;设计了直流母线电压支撑控制策略,根据直流电压和逆变侧电流变化情况,自动切换控制算法来支撑直流电压。(5)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基于MMC的双端柔性直流系统系统仿真平台,并对所有研究成果进行了仿真验证。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由于具有特殊的光电性质和光制发光特性,纳米半导体材料在太阳能开发与功能产品的研发等领域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半导体材料在一定波长的光照下可以被激化,产生具有还原能力的电子和氧化能力空穴,这使得纳米半导体材料能够被应用于光解水产氢与净化水体污染物。由于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与优异的可见光响应能力,新型半导体材料Cd In2S4被进一步开发应用于光解水制氢以及光催
通过给体(D)-受体(A)策略设计高性能有机半导体材料用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被认为是可行的,已经有众多相关文献对其进行了报道。尽管D-A聚合物在溶液加工性能上具有优势,但是其本身的分子量多分散性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D-A小分子有着确定的结构与分子量可以避免材料本身带来的产品批次差异性问题。此外,相对较高的分子量和可调的侧链结构赋予D-A小分子良好的溶液加工性能。本文以茚并二噻吩并[3,2-b]噻吩(
超辐射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以及无线电等领域,具有长寿命和高可靠性的半导体光学器件,因此对其可靠性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以工作失效寿命为依据的传统可靠性分析方法不适用于长寿命和高可靠性的器件,本文在分析超辐射发光二极管的失效机理后,发现其光功率性能在退化过程中包含大量的信息,因此利用性能退化量对超辐射发光二极管进行可靠性建模,完成可靠性评估工作是可行且有效的。本文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电致变色器件(ECDs)是通过离子插层触发氧化还原反应的多功能器件,其颜色和光学特性在施加适度的驱动电位后可以发生可逆性地变化。随着柔性功能电子领域的迅速发展,柔性电致变色器件由于其重量轻、透明和可变形等优点,被认为在下一代能源存储和转换系统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WO3因其优异的可逆显色效率和电致变色稳定性,是ECDs中应用广泛的变色材料之一。通常采用磁控溅射等真空沉积技术在透明柔性衬底上制备WO3
硅(Si)和碳化硅(SiC)键合技术在微机电系统的封装和三维集成封装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然而,当下的键合方法仍然存在着高温、高成本和工艺复杂等缺点。因此,寻找一种简易的低温键合方法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复合浆料为中间层的低温Si-SiC和Si-Si键合方法。首先,研究了烧结温度对石墨烯复合浆料表面形貌,电阻率以及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石墨烯复合浆料
单粒子翻转会使锁存器、触发器等电路中的逻辑值发生瞬态变化,影响芯片的可靠性。而且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单粒子翻转正变得越发严重。首先特征尺寸减小使电路节点电容和工作电压不断减少,导致电路临界电荷减小。临界电荷是反映电路节点逻辑值跳变难易的重要指标,临界电荷越小,芯片越容易发生单粒子翻转。其次特征尺寸减小使节点间的距离不断变小,这将使单个粒子同时影响多个节点,使已有的加固结构失效。单粒子多节点翻转中的
论文面向植物光控发育、光生物调节(Photobiomodulation,PBM)治疗以及视力健康应用,研究了Cr3+激活(Y0.75Gd0.25)3(Ga0.75Sc0.25)5O12荧光材料、β-Ga2O3荧光材料的合成、发光性能,封装了远红光LED荧光器件,并开展了初步的应用研究。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Y,Gd)3(Ga,Sc)5O12:Cr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进行了深入的优化
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因其高的量子产率、高缺陷容忍度、宽光谱可调以及高的色纯度等优异的性质在光电器件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与此同时,钙钛矿本身的高离子属性导致其稳定性较差,特别的是符合Rec.2020标准的630 nm-650 nm红光波段的无机钙钛矿量子点通常由混合卤素组成,这还会带来相分离的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以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CsPbX3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离子掺杂和有机包覆的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电致发光器件已应用于透明显示、柔性显示领域,QLED把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的技术特性为获取有效光发射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未来在紫外杀菌、工业固化等领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为了克服现有量子点材料中重金属污染和毒性的问题,论文以g-C3N4为主体材料,通过结构改性分别获得两种不同紫外量子点,并进一步就量子点荧光机理及其在显示器件中的应用展开研究。论文的内容及成果如下:(1)利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日益增多的心血管疾病也在不断地向人类发出威胁。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心肌细胞损伤的出现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常可导致心律失常、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而当人体的心肌细胞受损时,一些特定的心肌标志物将会释放出并进入血液循环。可以通过检测这些游离的心机标志物来诊断患者目前的心肌损伤情况和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因此,对心肌标志物的微量快速检测已具有广大的诊断检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