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学对情志相胜法的研究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就已经初步奠定了情志相胜法的理论基础。在悠久的历史中,历代医家对情志相胜法理论的认识在不断地提高,并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留下了大量优秀的医案。中医医案承载着中医医理的宝贵资源,研究医案是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本课题对《内经》情志相胜法进行了全面的整理研究,论文分为四部分,其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第一部分主要对情志相胜法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系统的整理。通过对情志相胜法发展概况及战国秦汉到明清时期历代医家认识的总结分析,较为全面的归纳了各个历史时期情志相胜法的特点与成就,借鉴其中有益经验,为本课题提供了可靠的背景材料,并为继续研究本课题作了重要理论铺垫。第二部分对《内经》情志相胜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主要进行了《内经》情志相胜法相关原文分析、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具体治疗方法及治病机理的研究。第三部分是情志相胜法后世运用研究的数据分析部分。在对收集的医案进行数据分析及对治疗方法进行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情志相胜法的相关内容及最常用的方法,总结了各种具体方法的临床运用要点,并得出以下结论:1.怒可以用喜、思、悲、恐四种中的任一种治疗,而恐病仅出现用思胜恐,思病仅出现用怒胜思一种方法治疗。2.喜疗是五种情志中运用最多的方法。3.喜胜悲在历代医案中运用的最多,也在时间的进展中,出现了广泛发展的态势,适合广泛运用于临床。第四部分是情志相胜法的现状思考及展望部分。通过现状分析,了解到情志相胜法的运用在目前的处境并不乐观,思考了其中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综上所述,本论文总结了情志相胜法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历代医家对情志相胜法的认识,研究了《内经》情志相胜法的相关内容,总结了情志相胜法的后世运用情况,对情志相胜法运用于临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对情志相胜法的研究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