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图像多元化的时代到来之前,绘画一直是满足人们对图像需求的首要手段。绘画的地位崇高,而且是社会文化生活中比重很大的一部分。绘画在这种环境中,既有记录时事,社会事件的作用,又有记录人们日常生活的功能;同时又满足人们把自己想象中的世界具体形象化的作用,比如宗教题材的作品。无论绘画发挥它那一方面的功能总是众人瞩目,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而今,绘画作为一种图像制作方式与后来者处于平行关系。但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已经远不如从前。可以说,今天图像成为社会生活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的情况的出现,与历史悠久的绘画几乎没有直接关系。今天的绘画受众群体依然是小范围的,并且又失去了社会整体的关注。绘画作为图像制作方式所生产的图像成品由于成本、数量和解读难度的限制,在与其它图像竞争社会关注的能力方面明显优势尽失。但绘画自身的生命力并没有减弱,反而与其自身历史纵向比较而言,出现了规模扩大、形式多样、风格多变的形势。这与其它图像的刺激,各种图像资源的丰富,和当今图像影响面扩大有着密切的关系。绘画是图像多元化时代的受害者,也是直接的受益者。绘画本身也对其它图像制作方式的影响巨大。绘画在这个时代里直接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机会变少了,但却通过影响生产速度快,传播速度快的新型图像制造方式较以往更广泛的,间接地参与人类社会信息交流。如果没有新型图像制造方式的出现,也许绘画的现代主义进程要延缓许多年,现代主义绘画也不会如此色彩缤纷.摄影的出现承担绘画的许多功能,从而也促使绘画一次次地向着自己的极限冲击,也使现代主义绘画大师留下了一幅幅绝世之作.当今,特别是摄影发展至多媒体影像,占据了绘画更多空间时,也使绘画更清楚地审视自己,从而找到自己的存在位置。绘画在普遍利用新型图像制造方式取材的今天,有许多写实性画作直接照搬取材时的图像成品。在绘制过程中甚至极力保持原图像里的所有图像构成元素及其关系。绘画作为“直接图像制造方式”的代表,最能体现由人主动地把握客观物象进而自由地制造图像的特点。如果用绘画材料机械的复制新型图像制造方式的图像成品的话,就等于让画家充当了二次成像机械。使绘画作为“直接图像制造方式”的意义消解。图像多元化时代的绘画与新型图像制造方式的关系是既有互相伤害,又有互利互惠。互相伤害的原因是绘画与新型图像制造方式相互挪用的是图像成品本身,互利互惠的原因是绘画与新型图像制造方式之间借鉴、挪用的是图像构成元素、图像美感规律,和信息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