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软基的静动力排水固结法水柱效应模型试验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nic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沿海地区分布着大量含水量高、孔隙比大的软土地基,这类地基需经过加固处理才可为建筑所用,而如何有效加固该类土一直是工程界的难题,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因处理此类土经济、快捷、高效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运用。但该法的理论研究落后于工程实践,其加固机理尚有待进一步认识,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软土地基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快速加固机理及设计理论研究”已有成果,试图从水柱传力加固土体角度阐述其中机理。水柱效应是指“设置排水板的软土地基,排水板空隙被软土包裹形成一条通路,渗透到此的孔隙水汇集成水柱,在高能夯击的瞬间由于水的近似不可压缩性,且极短时间内来不及向四周渗透性极低的土体反渗,水柱对四周土有挤压,同时作为载体将夯击能较均匀地传递至土体各层”。依据相似理论设计了用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土地基的大尺寸模型箱装置,利用自主研发可提供高能冲击力的第二代多向高能高速电磁力冲击智能控制系统对含水量为69.9%、孔隙比为1.871的软土进行了高能冲击,以证实水柱效应存在及探究其对加固软土体所起的作用,进而分析水柱效应特点及规律。本文取得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冲击荷载作用下,竖向排水体周围形成的水柱使得软基土沿深度方向的附加应力与超静孔压衰减小,具有明显的水柱效应。中层以下不同深度土体夯击瞬时的孔压增量变化不大,第四遍夯击时中上与中下段增量差为5.7%、中下段与深层段差为10.7%;附加应力沿深度分布呈平缓变化,四遍夯击后中上层相对中下层土附加应力衰减量为21.36%,中下层相对深层段衰减量仅为19.38%,远小于无水柱传力时150%以上的衰减量,此时附加应力沿深度方向变化为:y=19.27x-0.14。(2)水柱可传递冲击荷载,水柱传力具有沿深度方向衰减量小、深部土体与上部土体由水柱同步传力、冲击荷载越大水柱作用越明显等特点。能量增量(AP.△S)在第一遍夯击时上层土占比达到65%以上,但随着夯击能的进行能量增量向下部土聚集,第四遍夯击后中下层及深层段占比达到了70%以上。水柱传力可促使不同深度土体同步排水固结,但相对上层土先完成固结。夯击前两遍上层沉降量占该层总量的1/2-2/3,而中下层及深层不到1/3;夯击后两遍上层沉降只占该层总沉降量的1/5,中下层及深层段则大于1/2。(3)水柱传力使夯击能沿深度分布具有冲击荷载越大或排水板越密集,其沿深度方向分布越均匀的特点。同一冲击荷载作用下,排水板密度为4cm较密度为6cm其深层土的土压增长量、孔压消散量及沉降量分别高13.2%、8.5%及10.2%。(4)附加应力比计算模型试验有效加固深度对应实际工程中至少达15m深,分析了用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基实例中所得监测及原位试验数据,证实模型试验中关于水柱效应结论是正确的。
其他文献
初中美术教学应该让学生爱上美。教师应重点从生活是爱美的摇篮,兴趣是爱美的动力,设问是爱美的途径,合作是爱美的方法,教具是爱美的手段这五个环节入手,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美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研究方法;又能提高教师的探究热情、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教
背越式跳高是高中体育的重要项目,运用创新的教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跳高成绩。要创新跳高的教法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方法能起到有效分层的效果,进行差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