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研究——以广西高校为例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14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已成为我国网民的主流群体,网络对他们的影响已经无处不在,并深深融入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发达的网络,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激发了潜能、发展了个性;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冲击,身心健康受到危害,正常人际交往缺失,这不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实施网络素养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生存能力,使其获得全面发展,这已是迫在眉睫之事。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言,论述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相关理论进行概述,并从“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网络素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作用”这几个方面来阐述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以广西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为切入点,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广西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大学生对网络的认知较为理性,但在使用上娱乐化倾向明显,对网络信息批判辨别的能力较差,网络接触行为的自我管理素养不高,网络道德素养参差不齐、知行分离,网络法制及安全意识淡薄,利用网络发展自我的素养较低等,并从高校、网络环境、家庭、政策法规、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当前大学生网络素养偏低的原因。第四部分,提出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方法和可行性对策。一、是发挥高校在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优势和作用,完善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课程和教材,将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内容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二、是完善政府的保障职能,要坚持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提高网络社会的执政能力,加强行政监督,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功能和优势,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四、是强化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五、是培养大学生提高网络素养的自我教育意识。从而形成“高校、家庭、政府、大众媒体、大学生”的多方合力,共作用于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网络素养,促进其全面地发展。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一百年间,由于人类盲目和过度的生产活动,致使生态失调恶性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为了应对并解决生态危机问题,人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变革。生
马克思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财富”问题,财富指的是对人有价值的东西,是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基础的表征,是社会存在及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前提保障。几千年的人类文明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不仅仅只是为了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提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把学生教育成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初中语文学习,
期刊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要求,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