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是一组破坏性和致残性的神经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起病年龄越小遗传风险越高,症状越不典型,认知障碍越严重,治疗效果及预后越差。通常年龄小于及等于13岁的患者称为儿童精神分裂症,14岁至18岁患者称为少年精神分裂症,有学者将儿童精神分裂症或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到目前为止,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发育异常有关。近年来,结构与功能磁共振的研究发现多个脑区存在差异,如额叶、颞叶,顶叶,枕叶,中央前回,扣带回,舌回和尾状核(与健康对照相比)。也有关于伴有幻听与不伴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及脑功能比较的研究报道,但对于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伴与不伴幻听的研究报道较少,以往我们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脑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有多个脑区存在异常,这提示了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有很大关系。本次以静息态磁共振为研究方法,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比较首发未用药的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伴与不伴幻听患者之间结构和功能性的差别,探讨幻听的神经影像学机制。目的1.比较伴与不伴幻听首发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灰质体积的差别。2.分析静息态下伴与不伴幻听首发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低频振幅和局部一致性的特征,探讨幻听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方法共纳入84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IV,DSM-Ⅳ)诊断标准的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为研究对象,用性别、年龄、教育年数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人群34例为对照(对照组)。在静息态下进行3.0T磁共振扫描,分别以体素为单位获取静息态下全脑灰质体积、低频振幅和局部一致性的数据。再分别由2名儿童少年精神科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在用药前分别进行阳性症状量表和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的评估,并根据阳性症状评分量表中的“听幻觉”评分≥3分为幻听组,≤2分为非幻听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伴有幻听组、非幻听组与对照组之间脑灰质体积、低频振幅和局部一致性的差异。结果1.大脑灰质体积的比较⑴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幻听组的大脑左侧边缘叶、中央前回、右侧梭状回、右侧颞叶、左侧尾状核、右侧额叶、扣带回的灰质体积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lphasim矫正,P<0.05。⑵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非幻听组的大脑左侧额叶、右侧颞叶、右侧枕叶、左侧边缘叶、扣带回、左侧梭状回的灰质体积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lphasim矫正,P<0.05。⑶与非幻听组相比,幻听组的大脑左侧额叶、中央前回灰质体积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lphasim矫正,P<0.05。2.低频振幅的比较⑴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幻听组低频振幅降低的脑区有右侧额叶、左侧颞叶、顶叶、中央前回,低频振幅增高的脑区有扣带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lphasim矫正,P<0.05。⑵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非幻听组低频振幅降低的脑区有右侧枕叶、左侧颞叶、左侧额上回,低频振幅增高的脑区有左侧额中回、扣带回、右侧边缘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lphasim矫正,P<0.05。⑶与非幻听组相比,幻听组低频振幅降低的脑区有右侧额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lphasim矫正,P<0.05。3.局部一致性的比较⑴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幻听组局部一致性降低的脑区有右侧额上回、左侧额下回、中央前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楔前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lphasim矫正,P<0.05。⑵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非幻听组局部一致性降低的脑区有右侧额叶、右侧颞叶、顶叶、中央前回,局部一致性增高的脑区有左侧枕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lphasim矫正,P<0.05。⑶与非幻听组相比,幻听组局部一致性降低的脑区有右侧楔前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lphasim矫正,P<0.05。结论1.伴和不伴幻听的首发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多个脑区大脑灰质体积丢失;伴有幻听的儿童少年患者的额叶和中央前回的灰质体积较不伴幻听的患者显著减少。2.在静息状态下,伴和不伴幻听的首发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多个脑区存在自发神经活动的异常;与非幻听组比较,伴幻听的患者尤其在额叶、楔前叶存在自发神经活动异常,提示额叶、楔前叶在精神分裂症幻听的病理生理机制中有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