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7月我国进行汇率制度改革,采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将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限制在每日0.3%以内,改变了以往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2007年5月我国汇率日波动幅度限制由0.3%扩大到0.5%,增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依据三元悖论及其扩展的三角理论,在资本流动状况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汇率制度弹性将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我国自汇改以来所采取的提高汇率制度弹性的措施是否真的提高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对于该问题的回答有助于评价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有效性。
鉴于此,本文在资本有限流动的前提下,实证研究了汇率波动幅度变化前后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变化以及两个时段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汇率波动区间之间的关系,以此评价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有效性。文中分别用中美银行间同业拆借隔夜利率之差和外汇占款/基础货币作为利率政策独立性和数量政策独立性的代理变量,运用单位根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汇率波动区间扩大后,我国利率政策的自主性增强,而货币数量政策的自主性降低,三元悖论在我国部分适用。据此本文认为,一方面我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货币政策体系,采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推进汇率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扩大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