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具有特殊的高风险性。从14世纪巴蒂家族的佛罗伦萨银行的倒闭,到1929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再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拉美金融危机、90年代后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些都表明银行运营失败的案例存在于每个时代。虽然导致银行运营失败和金融风险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归结起来其中的大部分都与资产质量的恶化有着一定的直接关系。所以说,控制和处理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不良资产,防范和化解金融资产风险,成为一个逐渐扩大的世界潮流。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业务,大量不良资产的积累,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正常运作,威胁到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银行不良资产和国有企业的高负债率,对我国国民经济安全、持续高速的运行造成了巨大的隐患。在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不良资产问题仍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会严重地阻碍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削弱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的稳定运行,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后承诺逐步开放充分自由化金融市场,摆在我国商业银行面前的不仅是开发市场,拓展服务领域,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主动,更重要的是加快商业银行内部的不良资产的转化吸收,为即将开展的竞争排除后顾之忧。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之一,即债权转股权。针对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债转股实施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此来完善债转股的外部环境,协调债转股与现行法律体制之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