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之一,已发展成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但在其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显著的同时资源环境情况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以长三角地区16个市(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台州)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关理论,融合了生态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资源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近十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资源环境现状的论述,指出该区域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局面,但在资源环境方面,存在能源资源相对短缺、三废排放严重、水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尽管近几年对各地的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强,使得部分生态环境有所好转,但先天环境条件不足,加上长期以来的污染和破坏,长江三角洲的资源环境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二是引入应用脱钩理论和改进的弹性分析法脱钩程度判定标准,资源消耗指标选择水耗量、能源消耗量、生态足迹耗和耕地减少量,环境污染指标选取工业“三废”、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碳排放量,建立能较全面反映资源环境状况的指标体系,分析了2000-2009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及16个城市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存在的时序变化和空间演化趋势。三是采用Commoner分解模型来进一步分析经济规模、人口数量、技术进步对长三角地区资源环境的影响,指出经济规模效应和人口增长效应在2000-2009年都是正值,对长三角地区资源环境压力有拉动效应,而技术进步效应在六个时期呈现负值,说明在这六个时期技术进步效应减缓了资源环境压力,而2003-2005年技术进步效应呈现出正值,表示在这三个时期技术进步效应增加了资源环境的压力。四是在上述研究基础之上针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转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主要归纳为五点: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技术创新,加大区域环保投入;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环保意识加;强长三角区域合作,积极推进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