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乳腺癌是目前各国女性患病率及病死率较高的恶病质性疾病,并一直居于首位。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于2016年1月25日在CA Cancer J Clin杂志上发表了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报告称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乳腺癌占15%,并以3%~4%的速率快速增长,沿海发达省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显著高于偏远城镇村庄。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患者对外观的要求持续提高,乳腺癌的手术也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追求美容效果。本研究主要分析探讨: (1)乳腺癌手术保留肿瘤表面皮肤的安全性; (2)乳腺癌手术保留肿瘤表面皮肤的可行性。 为保留肿瘤表面皮肤的乳腺癌手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资料与方法: 采集2010年2月~2011年12月大连市相关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的243例原发性乳腺癌病例,所有入选患者均为女性,其中118例患者接受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手术,为观察组,术中提示皮肤浸润的乳腺癌患者,与患者家属沟通后改行乳腺癌保乳手术或者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余125例患者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为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并进行随访。按照病理科医师报告的病理单记录患者的肿瘤表面皮肤浸润受累情况,以及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肿瘤表面皮肤受累情况分组并制成R×C表,利用?2检验进行X行列表资料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采用卡方检验及 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分析患者临床一般资料、肿瘤特点、肿瘤病理学特征与皮肤受累情况的关系;采取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多因素分析评价患者临床特征、肿瘤特点及病理学特征中影响皮肤浸润受累的关键因素。根据随访结果卡方检验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3年局部复发率、5年局部复发率。全部统计检验的检验水准取P<0.05,取双侧检验。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有6例出现皮肤浸润受累情况,皮肤浸润受累率5.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皮肤浸润受累与年龄、月经状态、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距皮肤的距离、肿瘤距皮下脂肪层的距离、肿瘤距胸壁的距离,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激素受体表达、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表面皮肤改变、组织学类型相关,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以卡方检验及Fisher检验分析与皮肤浸润受累相关的因子作为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提示肿瘤表面皮肤外观改变,“酒窝症”外观、“橘皮样”外观,浸润性小叶癌是皮肤浸润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病理学分型、TNM分期、ER/PR、Her-2、Ki67%的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皮肤浸润率为5.1%,对照组皮肤浸润率为4.8%,两者在统计学无差异,P>0.05。观察组3年局部复发率、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3%、7.1%,对照组3年局部复发率、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2%、4.0%,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在3年局部复发率、5年局部复发率分布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乳腺癌肿瘤表面皮肤的浸润率发生率较低,本研究的肿瘤表面皮肤浸润受累率为5.1%,皮肤浸润受累与皮肤外观改变、组织学类型相关,且“酒窝症”外观、“橘皮样”外观以及浸润性小叶癌是皮肤浸润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 2、乳腺癌患者出现表面皮肤外观改变,尤其出现“酒窝症”、“橘皮样”外观时以及病理提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肿瘤表面皮肤的保留应慎重选择或不予保留。 3、保留肿瘤表面皮肤的乳腺癌手术是安全的,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相比,其3年局部复发率、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3%、7.1%,局部复发风险并无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