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公司财务舞弊、蒙蔽公众、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也是时有发生。近些年爆出的三鹿毒奶粉、獐子岛“冷水团”、航天通信舞弊事件等,这些事件的发生显然与内部控制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这使我们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产生疑问和反思,如何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已成为目前上市公司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内部控制的失效问题,我国于2008年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高提供了制度保障。研究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内控有效性,改善其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其经营绩效的提高,而且对于保证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长期占我国GDP比重在4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的内控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及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论述进行综述,并就内部控制的概念、目标、要素、有效性的内涵、原则等进行详细的理论阐述;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本文以2011年至2015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得到: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监事会规模、披露风险提示及对策、董事会披露关于内控工作安排、披露安全生产情况和设立审计委员会以及上市年限对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独立董事比率、董事会规模、披露内控评价报告、内控审计报告和内控缺陷整改以及绩效考核评价因素与制造业企业内控有效性关系不明显;本文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加强股权制衡、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强化风险意识、提高内控工作安排透明度、提高对审计委员会的重视度等多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