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合金板氩弧焊接接头氢致裂纹扩展行为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123456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钛合金焊接件普遍用于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核电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关键装备制造,通常有一部分钛合金焊接头长期服役于复杂多变的含氢环境中,由于钛与氢结合力较强和焊接结构自身特殊性,钛合金焊接头氢脆失效时有发生,钛合金焊接头为评估整个焊接件安全可靠性的关键所在。本文选取Ti–0.3Mo–0.8Ni合金板氩弧焊接头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温气相充氢模拟钛合金焊接头在低氢浓度下长期服役期间的氢累积量,研究氢致钛合金焊接头室温组织、室温拉伸性能、高温压缩性能、断裂韧性和疲劳裂纹扩展行为演变及其微观作用机制。钛合金焊接头氢致裂纹扩展行为研究将为钛合金焊接件氢脆失效控制与预防提供技术支撑,也为现役钛合金焊接件氢损伤程度评估和剩余寿命预测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分析了高充氢钛合金焊接头中氢化物析出类型和相应析出机制,取得了氢或主要合金元素重新再分布的间接证据。充氢0.21wt%焊缝中析出大层片FCCδ(I-δ)、长板条FCCδ(II-δ)和长针FCTγ氢化物。FCCδ相为含过饱和氢的αH相分解产物之一,FCTγ相为低氢浓度区I-δ相变产物。氢化物析出常伴随富氢区/贫氢区形成,合金元素在两区中扩散系数改变,致合金元素重新再分布;富氢区最终转为氢化物,而贫氢区间接表现为在δ、γ氢化物两侧或其中一侧形成白色条带。揭示了不同充氢量钛合金焊接头室温拉伸强度、塑性和断口形貌演变规律,阐明了高充氢致室温拉伸断裂特征。随充氢量增加,抗拉、屈服强度逐渐增加,而延伸率、断面收缩率明显下降;断口由韧性断裂转为脆性沿晶+局部韧窝混合断裂。主裂纹沿层片α晶界和氢化物分布方向交替扩展、连通至最终断裂,小裂纹以小角度切割方式进行主流扩展方向之间的转向或彼此衔接。研究了不同充氢量钛合金焊接头高温流变应力和大变形区组织演变规律,探讨了氢致高温压缩性能演变机理。随充氢量增加,焊缝稳态应力下降,峰值应力降至最低值后又逐渐增大;层片α连同氢化物被拉长或弯折程度增加;焊缝组织动态再结晶程度加剧。位错集中分布在氢化物周围,氢化物与位错之间强烈交互作用削弱了缺陷、障碍对位错运动的“钉扎”作用,降低层片α内位错密度。描述了不同充氢量钛合金焊接头断裂韧性和断口形貌演变规律,探讨了固溶氢和氢化物致断裂韧性演变机理。随充氢量增加,断裂韧性逐渐下降,而组织不均匀性对断裂韧性影响不大;但充氢量增加和组织不均匀性(母材至焊缝区)均能导致断口脆性特征越发明显。应力诱导固溶氢富集形成的氢气团产生内压剪切分量,致钛合金焊接头在低KI值下形核与扩展。氢化物界面上位错塞积致局部应力集中,或加速氢化物界面上微裂纹形核,或致氢化物产生高应变,促进氢化物内部微裂纹形核。表征了不同充氢量钛合金焊接头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扩展路径和断口形貌演变规律,构建了疲劳裂纹萌生阶段驻留滑移带(PSB)与氢原子、氢化物之间的交互作用模型,并探讨了氢致疲劳性能演变机理。随充氢量增加,Paris区和失稳扩展区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增大,扩展路径曲折程度增加,断口脆性特征越发显著。固溶氢加剧PSB内位错运动,位错强化减弱,致微裂纹在PSB尖锐挤出峰和侵入槽处提早萌生;PSB局部氢浓度提升进一步复合为H2,H2产生内应力协助外应力提早萌生微裂纹。氢化物与PSB交互作用致氢化物取向分布、形态改变,主裂纹多沿氢化物取向扩展;PSB内氢化物与基体加速分离或自身断裂产生微裂纹。
其他文献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叠合梁(Prestresse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Laminated Beams,简称PSRCL梁)是指首先预制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外壳,待外壳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对其施加预应力形成预制部分,然后将预制部分运输至现场安装后再进行内部混凝土的现场浇筑,最终形成部分预制与部分现浇的叠合梁。PSRCL梁可以有效简化现场施工工序,减少或避免
碳化硅纳米线(SiC nanowires,SiCNWs)由于其高比表面积,丰富的堆垛层错,孪生界面和可调节的电导率,并且在基质中形成导电网络具有优于SiC块体和颗粒形式的电磁吸收性能,特别是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单一SiC相的介电常数低于碳和铁磁吸收材料,并且通常引入缺陷以增加SiC的介电常数的方式难以接近合适的阻抗匹配,导致仅有较窄的有效吸收频带(Effective absorption band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长期承担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及能源供应的任务,但其目前面临资源利用率低、产业优化升级程度有限、优化升级手段趋同且针对性差以及区域协同发展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本文以资源型城市产业价值链的优化升级为目标,对产业价值链的结构与区域协同优化这两个关键问题展开研究,具体如下。首先,本文对资源型城市产业价值链的运行进行系统分析,在系统思想下结合调研情况对其运
本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清乾隆时期的学者型官员毕沅(1730-1797)在古迹保护方面的成就,以毕沅在陕西开展的古迹保护活动为研究主线,穿插论述了清代古迹保护的观念、制度及方法,归纳总结了毕沅古迹保护的主要特征,继而将以他为代表的清代古迹保护与欧洲及民国的遗产保护进行比较,并专门探讨了清代古迹保护及毕沅事迹的现实启示。研究中借助工程典籍、宫廷档案、金石碑刻、书札信件、报刊、摄影集、测绘图纸、考古发掘成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公众审美及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增长,营造舒适、美观、宜居的城市景观环境已成为公众、城市建设者及管理者三方共同追求的愿望。然而,不少已建成的景观环境与公众目标相悖难以被公众接受,并在舆论的压力下面临“打破重来”的窘境。随之而来的反复拆建,对城市形象、经济及人们日常生活都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协调景观环境与公众接受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社会和业内学者不断思索的命题。本
我国日光温室多建于北方地区,为城镇居民冬季蔬菜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日光温室是以蓄热墙体、保温后屋面和采光棚膜为主要围护结构,可实现反季节蔬菜生产的被动式农业设施建筑。温室内的热环境常涉及白天高温时通风除热,在夜晚低温时需要补充热量,温室的除热量和补热量——“冷热负荷”,主要取决于温室得热、失热的动态变化特性。本文基于山东建筑大学试验日光温室(位于济南凤鸣路1000号)和潍坊地区“第六代”日光温室(
低纬度岛礁处于极端热湿气候区,具有高温、高湿及强辐射等极端气候特征,岛礁建筑常年受多强场的极端气候条件作用,仅依靠建筑隔热、遮阳、自然通风等被动技术难以满足人体基本热舒适需求,室内环境全年依赖降温、除湿设备系统。但是各岛礁散布于远离陆地的浩瀚海洋,常规能源匮乏,若将长途运输而来的军备燃油用于驱动空调,代价过于巨大。极端热湿气候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建筑热湿负荷与太阳能供给规律存在正向同步关系,因此建筑
供水管网系统作为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之一,是维系社会生产生活和城市正常运行的命脉,地震发生后,更是承担着保障灾区医疗用水、消防用水及灾民生活用水的艰巨任务。近年来,随着城市抗震韧性评估进程的不断推进,针对供水管网系统震害风险预测与可靠性评估的研究获得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比较系统的、适用于不同规模的供水管网震害预测与抗震可靠性分析的理论方法及软件平台。本文从管道“单
剃齿加工是齿轮精加工的高效工艺,广泛应用于机床、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等行业的齿轮生产,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及适应性强等优点。然而,剃齿齿形中凹误差问题却是齿轮制造中长期存在的一个技术难题,它不但严重影响工件齿轮齿面精度和啮合传动状态,而且限制了剃齿加工在高精密场合的应用。本文从剃齿重合度、剃齿机床运动和剃齿安装误差三方面研究多源因素对剃齿加工的影响规律,系统地揭示了剃齿齿形中凹误差的形成机理,并提出
相比于民用建筑结构,工业建筑结构的使用环境复杂,对其可靠度的控制要求更高,但目前对工业建筑结构的可靠度研究并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对工业建筑结构典型的可变荷载,包括吊车荷载、工业建筑楼面活荷载和屋面积灰荷载,尚未建立能较好反映其随机变化特性的概率模型,难以在工业建筑可靠度分析中考虑这些可变荷载的影响。二、对既涉及时间变异性,又涉及空间变异性的吊车荷载,尚未建立以随机过程和随机场理论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