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目前接受治疗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药物依从性,探讨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与常规健康教育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药物依从性、焦虑、抑郁、生活质量以及临床指标的影响效果;探讨适合肺动脉高压病人的健康教育的方式,为临床制定并实行肺动脉高压患者健康教育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7年3月~2017年12月于天津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门诊接受肺动脉高压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试验要求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干预组30例。对照组实行肺动脉高压患者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肺动脉高压患者实施格林模式健康教育,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分别于实施干预后1个月、3个月进行常规指标(BNP、右心大小)资料的收集,并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药物依从性、肺动脉高压生活质量量表进行基线资料及随访资料收集,对比两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药物依从性、焦虑、抑郁状态、生活质量的状态。【结果】1.药物依从性水平干预后两组药物依从性水平得分于时间效应、分组效应、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干预后1、3个月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药物依从性得分,结果显示干预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干预后1、3月的药物依从性水平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焦虑状态水平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3个月的焦虑得分于时间效应、分组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不同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不同,且影响效果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干预后1个月两组患者焦虑得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1、3个月的焦虑状态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肺动脉高压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水平干预前、后1个月、3个月的肺动脉高压生活质量得分具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健康教育模式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间各时间点上得分水平的差异,1、3个月干预组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肺动脉高压相关临床指标干预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右心室大小变化在时间效应、分组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大小在时间效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t检验进行各时间点临床指标的组间比较,两组间右心室大小变化差异于干预后1、3个月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健康教育相比,格林模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药物依从性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抑郁状态,同时有助于患者改善自身的焦虑状态,且格林模式健康教育对于患者各观察指标的影响未出现倒退现象,值得在肺动脉高压患者或其他慢性疾病中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