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属于属于异翅亚目(Heteroptera)盲蝽科(Miridae),其寄主植物主要包括棉花、谷物、蔬菜和果树等。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大规模推广种植,田间用于防治害虫的农药使用量减少,从而使得盲蝽蟓的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并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且呈现出进一步暴发和灾变的趋势。目前田间用以防控盲蝽蟓的主要方法仍然是化学防治,但是由于杀虫剂的不科学使用,已经致使盲蝽蟓在国内外的抗药性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南京、盐城、滁州及荆州四个地区的中黑盲蝽种群进行为期四年的抗药性监测,明确了我国长江流域棉区中黑盲蝽的抗药性概况。同时,通过室内筛选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品系和分析钠离子通道基因,为进一步研究中黑盲蝽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机理奠定了基础。1.杀虫剂对中黑盲蝽敏感品系的毒力测定利用药膜法测定了16种杀虫剂对中黑盲蝽敏感品系的毒力。结果表明氟虫腈对中黑盲蝽的毒力最高,其LC50为0.08mg/L,氯虫苯甲酰胺毒力最低,其LC50为549.41mg/L。16种杀虫剂对中黑盲蝽敏感品系的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氟虫腈>毒死蜱>马拉硫磷>氰戊菊酯>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丁硫克百威>茚虫威>甲维盐>溴虫腈>丁醚脲>氯虫苯甲酰胺。2.中黑盲蝽田间种群抗药性监测与代谢酶活性测定2009-2012年间,在长江流域的南京、盐城、滁州及荆州地区连续采集中黑盲蝽田间种群,并用药膜法测定了各种群对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氟虫腈和甲维盐四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与室内敏感品系相比,各田间种群总体上对氟虫腈、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四种药剂仍处于敏感或敏感性下降阶段;但荆州地区的中黑盲蝽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已表现出低水平抗性,2011和2012年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达到9.2倍和10.0倍。另外,本文测定了中黑盲蝽田间种群的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与敏感品系相比,三种代谢酶活性均有不同水平升高;但是,中黑盲蝽解毒酶活性升高与抗药性水平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3.中黑盲蝽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品系的筛选利用2011年采自荆州的中黑盲蝽田间种群进行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品系(JAR)的室内筛选。从F9代至F14代用高效氯氰菊酯连续进行抗性筛选,JAR抗性品系的抗性倍数呈上升趋势,并达到20.2倍。由于虫量过少,在停筛两代后,JAR品系的抗性水平有所下降。虫量恢复后,再经过F17和F18连续两代的筛选,JAR品系的抗性倍数上升到15.9倍,达到中等抗性水平。4.中黑盲蝽钠离子通道基因的克隆及可变剪接分析昆虫钠离子通道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作用靶标,本文对中黑盲蝽钠离子通道基因(Aspara)全长进行了克隆并对其可变剪接模式进行了分析。Aspara由6,084bp的ORF框、574bp的5’UTR区和217bp的3’UTR区组成,共编码2027个氨基酸,具有一般昆虫钠离子通道基因的结构和序列特征。在中黑盲蝽Aspara基因中共存在六个不同的可选择的外显子,直接导致中黑盲蝽钠离子通道基因表达产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