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宁夏香山地区压砂地水肥利用率较低和土壤盐碱化等问题,采用室内实验和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进行了水肥盐调控对宁夏压砂地西瓜生长、光合、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研究,为宁夏压砂地西瓜节水节肥和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室内定水头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容重和灌溉水质土壤一维垂直入渗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容重为1.35g/cm3(1.45g/cm3)条件下与灌溉水电导率0mS/cm相比,灌溉水电导率2.5mS/cm、5.0mS/cm和7.5mS/cm入渗时间分别减小了 17.6%(15.2%)、27.2%(26.5%)和35.3%(26.5%);Kostiakov入渗方程能更好的拟合不同容重的土壤水分的入渗过程。在灌溉水质电导率为2.5ms/cm、5.0ms/cm、7.5ms/cm条件下,不同土壤容重的土柱剖面均出现明显积盐的情况;在不同灌溉水质的入渗条件下,不同容重土壤上层土壤含水率均出现急剧下降的趋势,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导致土壤孔隙率逐渐减小,水分的运动过程受到阻碍,并影响到土壤的含水率。(2)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及施肥量对压砂瓜生长、光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压砂瓜的各项生理指标和产量随着土壤水分下限的增加而增加。影响压砂瓜品质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及有机酸的含量随着土壤水分下限的增加而减少。综合考虑压砂瓜生长指标、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土壤水分下限控制在60%-65%、灌水定额为10m3/667m2、施肥量为11kg/667m2、灌水次数为6次的方式为水肥最优组合。(3)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覆膜和裸地条件下不同灌溉模式对压砂瓜生长、光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条件下全生育期轮灌方式为咸净咸的灌溉模式(F2)处理生长、光合、产量及品质均优于其他处理,比裸地条件下L2处理生长指标提高了35.3%~62%,净光合速率提高了 21.7%,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 13.9%,产量增加了 23.3%,土壤含盐量减少了 7.3%。综合考虑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确定覆膜条件下生育期内采用咸-净-咸的灌溉模式为最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