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由于其强毒性与致癌性,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本实验在大气压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条件下,使用双极性高压纳秒脉冲电源驱动产生了线管式填充床放电与非填充床放电,并利用这两种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对萘进行了降解,主要研究内容和实验结果如下:1.实验中对两种放电的电流和电压波形以及发射光谱进行了检测,发现在相同电压下填充床放电的电流要高于非填充床放电。在300-420 nm波段非填充床放电的发射光谱强度要高于填充床放电。2.在两种放电处理萘的实验中,随着脉冲重复频率或脉冲峰值电压的增加,输入到等离子体区域的能量增加。两种放电情况下,萘的降解效率都在增加,但能量产率在不断降低。相同实验条件下非填充床放电降解萘的效率高于填充床放电。在脉冲峰值电压28 kV脉冲重复频率120 Hz条件下,非填充床放电降解萘的效率达到了99.26%。3.通过调节氮气和氧气的比例探讨了氧气浓度对降解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氧气浓度从0%增加到5%时,填充床放电和非填充床放电对萘的降解效率均显著提高;而当氧气浓度为5-20%时,降解效率的提高逐渐趋于平缓;而当氧气浓度大于20%时,降解效率随氧气浓度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4.实验中通过改变气体流速(即停留时间),测量了对萘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体流速的增加(即停留时间的减小),两种放电对萘的降解效率都在不断降低。在相同停留时间条件下,两种放电的降解效率差别不大。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两种放电降解萘的副产物进行了分析,发现填充床放电条件下,降解副产物更少,二次污染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