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三维CT心尖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发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imp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心脏心尖部的形态解剖。   (2)三维CT诊断先天性心脏病,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3)确定移植心脏三维 CT随访的效果及优势。   方法:(1)心脏扫描利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Light Speed VCT,GE公司,美国),双筒高压注射器(STELLANT,MEDRAD公司,美国),非离子对比剂选用欧乃派克(320mgI/ml,GE公司,美国)及常规注射用生理盐水。三维成像方法包括 VR,MIP,MPR及CPR等。   (2)利用解剖学观察及测量心脏离体标本12例,测量心尖部最薄、最厚处的心肌厚度;三维CT观察心脏69例,描述心尖部结构,测量最薄、最厚处的心肌厚度及心尖部最薄点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距离。   (3)利用三维CT诊断先天性心脏病86例,并分析其影像表现及特点。   (4)利用三维CT随访移植心脏11例,三维成像观察心脏形态及冠状动脉的异常,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1)解剖学观察左室心尖部存在心肌变薄区,厚度测量值为1.74 mm±0.32mm,左室心肌最厚测量值为13.07mm±1.48mm。三维CT清楚显示心尖部心肌最薄区,厚度测量值为1.27mm±0.31mm,左室心肌最厚测量值为12.02±1.66mm,心尖部最薄点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距离13.7mm±3.78mm。   (2)三维CT诊断先天性心脏病86例,其中法乐氏四联征(TOF)41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5例,冠状动脉瘘15例,室间隔缺损(VSD)11例,房间隔缺损(ASD)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3例。其中75例诊断结果被手术及心血管造影(CAG)证实,准确率为 97.3[%]。   (3)11例心脏移植术后患者三维CT成像检查成功,图像质量满意,显示移植心脏的解剖形态和冠状动脉分支及病变清楚。诊断移植心脏病变10例(冠状动脉狭窄 6例,右室扩大4例),未见明确异常1例。   结论:国人心尖部存在心肌最薄区,解剖学及三维CT能够清楚显示。三维 CT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准确率高,能够清楚显示冠状动脉、心脏壁结构及相关病变,具有空间定位准确、周围关系显示清楚等优势。三维CT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详细解剖基础,并将成为临床心脏疾患筛查的重要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死亡的
目的:  1.体外研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凝血酶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