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传统的干燥方式虽结构简单、造价低,但存在热效率低、热损失大、污染大气环境并且影响物料干燥品质等问题。我国东北地区主要以多段塔式燃煤干燥系统为主,在干燥过程生成的高温废气直接被排出外界环境,造成很大的能量损失。热泵因具有高效回收余热的优点,应用于干燥行业,可以有效回收干燥回风中的热量、降低干燥能耗、减小大气环境污染。目前存在的热泵干燥技术,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蒸发温度与冷凝温度差值过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干燥方式虽结构简单、造价低,但存在热效率低、热损失大、污染大气环境并且影响物料干燥品质等问题。我国东北地区主要以多段塔式燃煤干燥系统为主,在干燥过程生成的高温废气直接被排出外界环境,造成很大的能量损失。热泵因具有高效回收余热的优点,应用于干燥行业,可以有效回收干燥回风中的热量、降低干燥能耗、减小大气环境污染。目前存在的热泵干燥技术,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蒸发温度与冷凝温度差值过大导致压缩机压比大,进而影响热泵机组的制热效率;单级热泵机组余热回收率低,难以充分回收干燥过程回风余热。为有效回收干燥排湿废气中的热量,提高机组能效,本文针对级联热泵干燥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所得结论如下:针对单级热泵系统存在当环境温度低时系统制热效率低、压缩机压比大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二级热泵串联的热泵干燥系统,该系统包括不同制冷剂的级联热泵机组和热管系统,能实现对干燥介质逐级降温除湿和加热,有效提高余热回收率和热泵制热效率;同时还可通过调节手动风阀开度实现干燥空气不同循环方式,进而研究对于不同循环方式下干燥能效和热泵机组能耗问题。构建了单级、级联热泵干燥系统数学模型,分析了系统在闭式循环、蒸发段后引入旁通风和新风等工况时,热泵机组COP和SMER等主要评价指标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对比单级级热泵干燥系统时发现,在不同的回风温湿度及循环风量条件下,级联热泵系统COP和SMER始终优于单级热泵系统。当回风温度为25℃和30℃时单级热泵系统COP逐渐降低,而级联热泵系统的COP分别在1400m3/h和1800m3/h出现最大值,分别为2.79和3.08,且回风的温度越高,系统SMER值越大。设计并搭建了级联热泵干燥系统实验台,选取不同风量、回风温湿度等工况展开实验研究并与模拟结果对比,结果表明系统:在不同的回风温湿度条件下,R134a热泵机组和R410A热泵机组的压比均下降;系统SMER随着循环风量的增加逐渐增大,当循环风量增加到1800m3/h时,COP达到最大,通过实验值与模拟值对比发现,系统COP和SMER结果误差偏差分别为-7%~+8%,-5%~+11%,认为建立的系统仿真模型基本满足要求。
其他文献
多孔介质流体流动广泛涉及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一直以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因为多孔介质内部结构复杂,在多孔介质-自由流复合通道内的界面附近存在复杂的热质交换行为。并且,由于多孔介质内及通道内界面处的传热模型和热边界条件并不统一,因此对通道内模型及界面条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局部非热平衡(LTNE)模型对多孔介质-自由流复合通道内流体的强迫流动传热特性进行研究,特别研究了不同热流边界条件
换热器作为工业生产领域中关键的节能设备之一,在热量的回收及综合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天然水是热力工程中最易获得且成本最低的传热工质,但其中普遍含有多种溶解无机盐及其他杂质。工质与换热表面发生热量交换时,具有反常溶解性的无机盐易在换热表面上沉积导致换热表面结垢。结垢表面具有更高的传热过程热阻,工质流动阻力也因此增加,其在恶化换热设备传热性能的同时亦加剧了工质输运设备的能耗。因此,针对换热设备结垢
微通道换热器因其结构简单,易于封装且具有高效的换热能力等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器材和微机电子等诸多领域。但是,随着微电子器件在有限体积内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其热负荷对换热设备提出了新的考验。简单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已经难以满足其散热需求,因此,亟需设计出换热性能更优的微通道以解决当今的芯片散热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布置有新型类卵形肋柱的微通道换热器(microchannel with oval
储热技术是未来协调能源供需平衡、解决可再生能源时空不匹配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众多储热技术中,填充床储热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换热面积大、传热性能好、设备需求低等优点。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填充床储热的性能因减少了成本消耗、避免了时间浪费而成为近年来研究工作的主流和焦点。综上,本文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构建封装球形相变胶囊的填充床储热装置的物理模型。基于Schumann模型,考虑球形相变胶囊和
换热器的颗粒污垢积聚会引发燃料消耗,导致流动阻力和维护成本支出增加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应对换热设备颗粒污垢的方法仍然十分有限。改性表面技术的发展为抑制换热设备颗粒污垢的积聚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采用化学复合镀的方法在尺寸为(30×30×0.2)mm3的316不锈钢试样上制备Ni-P-TiO_2复合纳米改性表面,并对该表面的表面性能进行分析。在室温下,通过在冷却水中加入粒径为50nm、浓度为1g/L的M
煤炭作为我国储藏丰富的常规化石燃料,其消费总量的50%以上被用来燃烧发电。碳烟被定义为煤、石油等碳氢燃料热解或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碳质颗粒,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工业生产具有很大影响。超细碳烟颗粒可深入到肺中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另外,碳烟对全球变暖的贡献仅次于二氧化碳,燃烧设备中碳烟的存在对其热效率有重要影响。因此,对碳烟的生成过程以及影响碳烟生成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对降低碳烟排放,提高燃烧设备燃烧
污垢的积聚严重影响着换热设备的传热效率,甚至堵塞或爆裂管道,也正由于其对工业生产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巨大影响,所以污垢积聚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准确检测污垢,是污垢抑制和清除的前提。周向导波具有对径向厚度变化敏感、应用便捷并且检测高效的优点,利用周向导波对管道内污垢厚度进行检测具有较好的前景。由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模拟仿真、检测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周向导波对换热管污垢检测展开了相关研究
潜热本身的高能量密度与其较好的操控性成为了储热研究的焦点,但也由于传统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的低导热系数,在实际应用中更是困难重重。多孔介质(Porous Media)具有特殊的网格化结构,泡沫金属(Foam Metal)作为一种骨架特殊的多孔介质,主要用途为强化传热,因此在辅助PCM提高导热率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泡沫金属的内部构造复杂且并不存在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建筑能耗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集中供热是目前建筑耗能里最具节能潜力的部分。通常在集中供热管网设计过程中,仅凭经验设计会使得管网前期投资增加,进而导致运行阶段存在水力失调的问题,难以满足管网安全性与经济性要求。另外,运行调节过程中供热量和热负荷不匹配问题,使得水泵能耗过高,能源浪费严重。对集中供热管网进行管路设计优化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而管网的运行调节优化可以提高
空气源热泵作为北方清洁供暖项目“煤改电”方案中较为适宜的方式,具有高效节能、安装灵活和成本低等特点,然而在气温较低的寒冷地区仍存在压比大、结霜和排气温度过高等问题,导致制热性能衰减严重。对此,领域内众多学者提出了相关改善方案,其中双级压缩中间喷射技术是改善空气源热泵低温性能的有效解决措施。对该技术地深入研究,可进一步提高热泵装置的低温适应性能,拓展其应用范围。因此,本文基于实验测试与仿真模拟,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