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弯角度对老年人坐起到行走步态影响及应用研究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_00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起动作(sit-to-stand,STS),即从坐姿到站姿的转化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过渡运动任务,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完成的动作。转弯行走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尤其在室内行走活动中占比高达50%。相对于直道行走来说,转弯行走的难度更高,更容易发生跌倒等危险。在转弯时,不同的步态方式与转弯角度也影响着人体下肢的动作。在通常情况下,从椅子上起身后,经常伴随短暂的停顿,然后进行向前迈一步或几步的连续动作,并且,往往需要一定角度的转向来实现某种行为目的。因此研究老年人坐起到行走(sit-to-walk,STW)过程中转弯角度对步态特征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选取60-80岁老人10-15名,20-30岁青年人对照组10-15名,在430mm坐高,无扶手,无靠背的特制座椅上,分别进行直道,60。转弯和90°转弯的坐起到行走实验。通过Vicon系统、足底压力系统采集不同行走模式下的时空参数、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通过采集到的数据,运用SPSS、0RIGIN等统计分析软件对关节角度、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地面支反力、足底峰值压力、地面支反力、关节力矩等参数进行分析。通过行走试验和理论分析,本文从行走步态、关节角度、足底压力情况等几方面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在转弯方式的选择情况中,外侧脚转弯是较常用的方式,试验中约有55.7%的受试者选择外侧脚转弯方式,其中老年人比青年人对内侧脚转弯的选择几率更高,并且有部分老年人认为外侧脚转弯更为省力。在外侧脚转弯坐起到行走动作中,60。转弯与直道行走下肢运动规律更为接近,随着转弯角度的增大,坐起阶段时间明显延长,并突出体现为弯曲动量期和伸展期的延长。相对于青年对照组,老年实验组这种步态周期的延长更加明显,并且在水平面和额状面上表现出更复杂的运动状况,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减弱造成的动作完成困,或者是为了维持的平衡稳定性而呈现的谨慎步态。在内侧脚转弯坐起到行走动作中,老年实验组90°转弯与直道行走下肢运动学规律更为接近,转弯腿前足足底压力更小,而青年对照组的结果显示两种转弯方式差别不大。老年组在转弯情况下,身体压力中心在足宽方向上的移动更为显著。根据本试验的设计及讨论分析,对下肢各关节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作用于下肢的便携式电力驱动辅具的设计思路,并为老年人的日常活动提供合理的指导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交通的飞速发展,城市路网信息也变得十分复杂,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基于路网的地理信息应用需求日益强烈,其相关方向的问题也引起了众多空间数据库研究者的关注。在空间数据库领域,空间位置的影响力评价与查询是一个经典问题,现有的空间位置影响力研究针对一个空间点对象。本文提出路段空间影响力评价问题,将空间点对象扩展到线性路段,其可以广泛应用于商业宣传、交通路径规划、选址等领域。考虑以下多种应用场景:首先,
城市元素的感知意象可从人文历史、自然、工艺美术、美食文化、现代设施等方面体现出来。福州市作为千年古城,应以适应新媒体传达为主旨,将坊巷文化、榕文化作为城市元素的市
五行饮食养生作为养生市场中饮食养生的细分领域,为公众提供根据体质选择适宜食物及食疗方的知识,通常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在书籍和报刊中。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市场中逐
防范和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社会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化解风险关键要摸清其风险实际,掌握风险类型和程度,紧紧依靠地方党政、
随着我国桥梁建设的快速发展,为确保桥梁结构的安全运营,需要对已有和新建桥梁结构进行承载力检测和运营状态评估。荷载试验作为桥梁检测中重要的一种方法,它是一项集实践和理论为一体的研究,在桥梁检测技术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荷载试验能评估桥梁整体受力性能是否满足要求,为后期的检查、运营提供必要的性能数据,是评价桥梁质量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本文以绵阳某新建大桥现场试验为依托,对该大跨预应力连续刚构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