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巨桉凋落叶与其他物种凋落叶混合分解过程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249879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凋落物是联系地上与地下生态系统物质与养分循环的关键环节。地上生态系统植物组成与多样性的变化直接影响凋落物组分的变化,凋落物组分的变化可能进一步引起地下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变化。不同物种凋落物混合分解的研究成为认识地上与地下生态系统联系的重要研究内容。关于凋落物混合分解的研究提出凋落物混合分解存在“非加和效应”,即将不同物种凋落物进行混合分解,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混合处理凋落物的实际分解速率不同于由单种凋落物分解速率计算出的混合分解速率预测值。然而,通过比较凋落物混合分解预测值与实测值来解释凋落物混合分解效应,不够明确混合凋落物彼此间是否确实发生相互作用。直接比较同种凋落物在混合处理中与单种分解中的分解状况,能够更为直观地反映混合凋落物间是否彼此相互作用。不同植物产生的凋落物的基质质量不同,凋落物基质质量是小尺度内,决定单种凋落分解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那么在凋落物混合分解中,混合凋落物组分的基质质量是否是影响混合分解效应的关键因素?此外,凋落物分解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凋落物混合分解对凋落物的影响在不同分解阶段是否相同?微生物与土壤动物是地下生态系统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凋落物混合分解对微生物群落及土壤动物组成有怎样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群落和土壤动物群落在凋落物混合分解过程中如何变化?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桉树单一树种大面积的种植使得林下土壤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降低,引入其他物种凋落物与桉树凋落物混合分解是可能改善桉树人工林生态效益的办法,本研究望通过比较桉树凋落物在混合分解中与单独分解时的分解情况,为改善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提供建议。为此,本研究以重庆地区广泛种植的尾巨桉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尾巨桉凋落叶分别与刺槐凋落叶、花椒凋落叶、复羽叶栾树凋落叶、香樟凋落叶、桤木凋落叶、白玉兰凋落叶、撑绿杂交竹凋落叶进行混合分解(测定指标时将混合处理中的两种凋落叶分开测定),以尾巨桉凋落叶单种分解为比较,测定不同分解时期,凋落叶的质量损失、养分浓度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得到的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比较不同分解时期,尾巨桉凋落叶质量损失在混合处理中及单种分解时的差异,表明在各分解时期,尾巨桉凋落叶的质量损失在混合处理中及单种分解时均表现为无显著差异,即凋落叶混合分解并未对尾巨桉凋落叶的分解速率造成影响。2、尾巨桉凋落叶碳浓度、氮浓度、磷浓度在混合处理中与单种分解时的差异受凋落物分解阶段与混合处理的影响。N/P的表现为,仅在分解6个月时,尾巨桉凋落叶分别与刺槐凋落叶、桤木凋落叶、白玉兰凋落叶混合分解的处理中尾巨桉凋落叶的N/P显著低于尾巨桉凋落叶单种分解的N/P,尾巨桉凋落叶与撑绿杂交竹凋落叶混合分解中的尾巨桉凋落叶的N/P显著高于尾巨桉凋落叶单种分解的N/P。C/N、C/P、C/N/P则表现为各分解时期,尾巨桉凋落叶在混合处理中与单独分解时均无显著差异。3、尾巨桉凋落叶碳、氮、磷养分的释放率在混合处理中与单种分解时的差异受凋落物分解阶段与混合处理的影响。其中,与撑绿杂交竹凋落叶混合分解的尾巨桉凋落叶的碳、氮、磷释放率在分解后期显著低于尾巨桉凋落叶单种分解的碳、氮、磷释放率;与刺槐凋落叶混合分解的尾巨桉凋落叶的碳、氮的释放率在分解后期显著高于尾巨桉凋落叶单种分解的碳、氮释放率。4、各混合处理中尾巨桉凋落叶细菌生物量及真菌生物量在各分解时期均表现为高于尾巨桉凋落叶单独分解时的细菌、真菌生物量:但仅在分解3个月时,尾巨桉凋落叶分别与刺槐凋落叶、花椒凋落叶、桤木凋落叶、香樟凋落叶、撑绿杂交竹凋落叶混合分解的尾巨桉凋落叶的细菌生物量显著高于尾巨桉凋落叶单种分解的细菌生物量;仅在分解6个月时,尾巨桉凋落叶分别与复羽叶栾树凋落叶、桤木凋落叶、香樟凋落叶、白玉兰凋落叶、撑绿杂交竹凋落叶混合分解的尾巨桉凋落叶真菌生物量显著高于尾巨桉凋落叶单种分解的真菌生物量。从16Sr DNA基因、18Sr DNA基因的DGGE分离图谱可知,细菌与真菌群落结构在混合处理中与单独分解时的差异受凋落物分解阶段与混合处理的影响。不同分解阶段,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凋落叶的碳浓度及氮浓度的变化是引起不同分解时期细菌群落结构及真菌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5、土壤动物密度在混合处理中与单独分解时的差异受凋落物分解阶段及混合处理的影响,分解3个月时,尾巨桉凋落叶分别与刺槐凋落叶、花椒凋落叶混合分解的处理的土壤动物密度均显著高于尾巨桉凋落叶单种分解的土壤动物密度,分解6个月时,尾巨桉凋落叶与桤木凋落叶混合分解处理的土壤动物密度显著低于尾巨桉凋落叶单种分解的土壤动物密度。不同分解时期,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存在差异。凋落叶的磷浓度、碳浓度、C/N是引起不同分解时期凋落物中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差异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添加不同物种凋落叶与尾巨桉凋落叶混合分解会对尾巨桉凋落叶养分浓度、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动物密度产生影响,但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较小,不改变尾巨桉凋落叶的分解速率,说明混合凋落物组分的变化会对地下生态系统食物网造成影响,但影响的程度有限。随凋落物的分解,凋落物碳、氮、磷浓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细菌、真菌及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说明凋落物分解过程本身是影响地下生态系统食物网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由凋落物混合分解引起对分解者群落的影响有限,可能不及凋落物分解本身对分解者群落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
其他文献
实验探究了短程硝化实现过程中生物膜特性的变化情况.采用比值控制(DO/NH+4-N)实现短程硝化,分别取亚硝酸盐积累率为10.27%、52.12%和93.54%时生物膜样品,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
对辐射育种的辐射源类型、辐射诱变的技术环节、辐射诱变的机理、辐射诱变的成果、园林植物辐射诱变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5个方面进行综述,探讨我国园林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的发
目的:探讨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为载体的人血管内皮抑素基因对人乳腺癌裸小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以及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作为基因载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临床上应用血管内皮抑素基
按照20%的投配比向好氧池中投加悬浮式填料,将传统A2/O工艺转变为A2/O复合式生物膜工艺。以实际市政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如何强化反硝化除磷效果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改变
本文论述热力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在逻辑上是成立的。
通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加权最小二乘法,对2002~2012年期间生物医药行业中的120只A股股票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公司管理得当,盈利水平较高,其超额收益率也随之增加。医药行
文章通过对浆纱、织造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组合,解决了天丝纺织物织造易脆断、难上浆、易出波纹等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萧云从是我国明清时期著名画家,创立的姑孰画派在当时的皖南诸画派中特色鲜明,自成一派。萧云从的山水画,风格多样。他的山水画既有向传统学习的痕迹,又发展出自己独特面貌。
原油对鱼类的毒性主要来自其水溶性成分,可导致鱼卵死亡或发育畸形,并造成鱼类麻痹、发炎、粘膜受损和死亡。消油剂的使用在分散了油膜的同时也带来二次污染,其活性剂对鱼类
"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了低碳发展目标,为此国家要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建设。作为非化石能源的太阳能由于其能量巨大、持久、环保而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青睐。光热产业正处于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