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历史演义与虚构理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fei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明清历史演义及小说虚实观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小说创作中总结出的虚构理论影响着历史演义的创作,促使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与此同时,历史演义在创作中对虚实的探讨,又为小说虚构理论提供丰富的理论素养。 在二者互相促动的作用下,小说文体意义上的虚实观得以确立,成熟的小说文体在此期出现,文章在论述历史演义与小说虚构理论的关系基础上,探索了历史演义创作由简单地据史演义到艺术化地融合史实与想象的发展过程,以及小说虚构理论由出现到成熟的演化进程。 全文共分三部分,按以下逻辑次序展开: 开篇为引言。简要地论述了本论文选题的意义及写作角度。历史演义是长篇章回小说的第一个流派,虚构性是小说有别于史的最大特性,将二者联系起来考虑,必然会有新的深入的发现。而这一探究又是以二者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的。 第一部分是“演义的界说”。首先通过辨析“演义”和“历史演义”两个概念,探究“演义”的源流演变过程,以明确历史演义的内涵和外延。继而从作者创作和读者接受两方面确定其文体规范在于尊重历史事实,同时又艺术化地融合史实和想象。在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上有一定的创新和发挥。 第二部分是“明清以前小说的虚实观及其观念指导下的创作”。将明清以前小说按时期及性质分为三类:由先秦两汉所奠定的目录学的“小说”概念、唐传奇所代表的小说概念、宋元“说话”艺术代表的小说概念。分别论述三种小说概念的虚实观及其指导下的创作,得出明清以前的小说虚实观及其创作实处于一种未发展状态的结论。 第三部分是“明清历史演义与小说虚构理论的互动关系”。本章分两方面论 述:第一方面主要探索在历史演义兴起、发展、繁盛、衰蜕的整个历史过程中, 小说创作中总结出的虚实观对其创作的影响,使历史演义由正史的通俗写本发 展为融合了艺术想象和虚构的通俗小说。第二方面着重论述历史演义对虚构理 论的独特贡献。分别探讨在初兴期对平话的改编,发展与繁盛期历史演义体的 确立,衰蜕期历史演义的分流这三个发展阶段中,历史演义对虚实问题的探索。 得出结论。历史演义对虚构理论的独特理论贡献是在于,在其创作过程中,辨 明了史学真实与文学真实的区别,在观念上结束了中国小说史中史与文混同的 现象。 结语则综述全篇,在前几部分论述的基础上,突出全文的主要观点,即: 在明清时期,小说虚构理论与历史演义的创作,经过相互的促动作用,发展逐 渐趋于成熟。
其他文献
全球化是一种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中东国家,尤其是阿拉伯国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只有走区域经济合作的路才是迈向全球化的现实途径。本文就中东所面临的全球化挑战以及
以广西龙州话为代表,壮语部分南部方言的第4调伴随喉塞成分,颇为特殊。研究描述与这一现象相关的语音表现和制约条件,并对壮语各方言和侗台语部分语言的第4调作了比较分析。
本文对都市人类学研究的主题——族群及其与文化的关系作了论述,认为共同的文化渊源是族群的基础,文化又是维持族群边界线的基础
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各种对地观测卫星源源不断地提供不同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的遥感图像。为了对观测目标有一个更加全面、清晰、准确的理解与认识,人们迫
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现行的教学模式缺乏有效的交流平台,是实现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瓶颈。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深入探究在微博平台的支撑下,如何在高校教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会计理论研究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和谐会计;坚持以人为本,需要加强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佛教的生态思想既包含了对解决自然以及人文精神生态问题的可借鉴思想,又为研究古代作家的生态审美取向提供具有哲学认识论意义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理路。审视中国古代作家从佛
中国石油全面推进"十二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实施,一批批数字化油田相继迈上新台阶,在为全面建成世界水平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努力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深度融合,打造信息
通过对日本《文化财保护法》中有关无形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传承团体、民俗文化遗产等概念的辨析,以及日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用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案例等的分析,
在新公共管理背景下,传统的政府会计必将分化为对外报告的政府财务会计和对内报告的政府管理会计。政府管理会计有利于加强政府财务管理,政府预算会计是其一个重要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