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与自然—王小妮诗歌中的自然书写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ouliq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人王小妮在当代诗坛中无疑是一个低调的存在,她的诗歌自然朴素,却又内蕴深刻,在坚持了三十多年的创作中,不论是对各类型自然意象的关注,还是一直坚持的“自然化”的写作方式,王小妮诗歌中的自然书写,都有其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价值。在王小妮的自然书写中,通过对王小妮诗歌中的“自然之形”,也即自然意象的关注,结合王小妮自身创作经历和诗歌风格的转变,分别从清新真诚的“阳光”、浪迹黑夜的“大雪”、平凡日常的“土豆”、不绝而立的“水莲”串连梳理出王小妮诗歌中自然意象的流变。不同风格的自然意象选择,呈现出不同创作时期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彰显出其诗歌内蕴的延伸,以及诗歌张力的进一步拓展。再由此进一步探讨王小妮的“自然化”写作方式。诗人在创作中始终以直觉式的体验来完成对生命本真状态的观察和表达,将日常生活作为生命状态最为真切自然的展示,通过浅显素朴的口语言说方式,直抵生命的本真内核。同时在叙事化的诗歌节奏中,内蕴出饱满的情绪表达,将“叙事”和“抒情”自然融合。也正是这些“自然化”的表现方式,让王小妮的诗歌始终给人一种纯净质朴的气质。由此进一步延伸进王小妮诗歌中的“自然之思”,通过对生活与自然相背离,以及人与自然相违背等人类生存状态的探讨与揭示,发掘出王小妮诗歌中的自然生命哲学。面对浮躁、喧嚣的现代社会环境,在科技理性的遮蔽下,人类自然本真的生命意识越发模糊。当城市生活中的“自然”逐渐消退,人们不断陷入现代性焦虑中。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人类试图突破自然规律的制约,越发缺少对自然的谦卑。生命中“自然性”的流逝,也让人类离最自然而本真的存在状态越来越远。回顾王小妮三十多年的创作经历,诗人始终怀着对自然和生活的卑谦与敬畏,以温润又平和的心态坚持着诗歌创作。王小妮的诗歌外表朴素,却深藏着呈现世界本相的力量,在越写越好的创作中内蕴着强大的生命力。对王小妮诗歌中自然书写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当下文学界中对人与自然关系思考的一种补充。同时这种坚持自然本真的创作姿态,也能为当下诗坛乃至于社会环境提供一种纠正与反思。
其他文献
目的对3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静脉泵人硝普钠和多巴胺,观察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6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34例,对照组仅给常规纠正心力衰
风速仪表是安全防护、环境监测类的计量仪表,其测量的准确性要求较高,使用前需要标定,然而现有的风速仪检定规程制定大多只针对气象行业使用的风杯式风速仪,对于广泛应用于生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农村能人和专业大户为主力军创办、以当地主导产业为基础、以民办民营民受益为发展原则、中介作用明显的农村民间组织.它的成立和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
再次来到翔顺,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又有了新变化:自然、高雅的现代园林式厂区最先映入眼帘。翔顺以打造生态厂区为设计切入点,在原有厂房基础上进行了全新改造,二块相对独立又和谐统一的绿化区,各由一条园林小路贯穿首末,以小灌木造型,常绿树种点缀,草坪中间设几组休憩桌椅,错落有致的凉伞尽情绽放,形成了流畅、舒适、悦目的工作休闲环境。  而这样的环境,同样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与翔顺所潜心经营的“丝绸”相得益彰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城市地面以下用于容纳两种及以上公用设施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延伸至地面的附属设施)的构筑物,是一种现代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具有有效避免城市道路反复开挖,优化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提高管线安全系数,提升城市景观水平等优点,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随着综合管廊建设规模的增加,其收费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明显:综合管廊作为准公共物品,其收费的公益性该如何体现?在收费管理过程中为什么
大漆是一种神秘且颇具魅力的自然馈赠,而中国作为最早去使用天然大漆的国家,其所具有的漆艺代表了漆文化的独特语言魅力和审美判断水平,漆画是漆艺中的重要代表部分,和众多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