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水平及其与肝功能生化指标、预后及乙肝病毒复制的关系,探讨IL-23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中可能作用机制,为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对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23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7例进行了人工肝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例正常人血清IL-23水平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2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IL-23的水平均较10例正常人显著升高(P<0.05)。(2)慢性重型肝炎组患者血清IL-23水平较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组及乙肝肝硬化组显著升高(P<0.05);乙肝肝硬化组患者血清IL-23水平较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组略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正常对照组、重肝有效组、重肝无效组患者血清IL-23水平依次递增,三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重肝有效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23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22);重肝无效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23水平较治疗前略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348)。(5)17例行人工肝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后血清IL-23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1)。(6)103例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载量组血清IL-23水平较高病毒载量组显著升高(P<0.05);中病毒载量组血清IL-23水平介于其他两组之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中,血清IL-23水平与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呈正相关,与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无相关性;在乙肝肝硬化组和慢性重型肝炎组中,血清IL-23水平与TBIL、ALT、AST、ALB、PT均无相关性。结论:(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23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2)不同预后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IL-23水平存在差异。(3)不同病毒载量组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3水平存在差异。(4)血清IL-23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肝脏功能受损严重程度。早期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3水平,可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指导临床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