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祛邪胶囊是从古方“阴阳攻积丸”化裁而来的制剂,临床应用十余年,前期的研究中发现祛邪胶囊可减少晚期肠癌病死率,延长生存期、中位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可以减少Ⅱ-Ⅲ期结肠直肠癌的复发转移。但是对于其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空白,对于李中梓的用药方式的合理性尚未进行探讨。本研究立足于前期的临床研究结果,探讨祛邪胶囊对于晚期肠癌的可能作用机制及合理用药方式。方法:本研究利用细胞培养技术,APA、 MTS法检测祛邪胶囊含药血清对肠癌HCT-116及另外几种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检测祛邪胶囊与祛邪胶囊去掉有毒成分巴豆、猪牙皂以及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合方单方对肠癌细胞HCT-11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nexin V-FITC+/IP双染法检测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以及合方的早期凋亡率与中晚期凋亡率;Western bloting检测凋亡与自噬的相关蛋白Caspase-3和LC3表达的改变;利用CT-26荷瘤Balb/c小鼠模型评价祛邪胶囊拆方及与四君子汤合方的生存期、抑瘤率、体重、瘤重,以及祛邪胶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肠癌预后相关蛋白PI3K、PTEN. KRAS表达。用EILISA法和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法检测抗肿瘤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4、IL-2,观察Thl/Th2平衡的变化,验证临床使用的低毒祛邪胶囊优势、机理及其温阳法的免疫学表达特点。结果:本研究通过10%含药血清实验发现祛邪胶囊在体外对人肠癌HCT-116细胞抑制率(71.28±5.22)与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乳腺癌MDA-MBA-231(22.94±2.87),肝癌Bel-7402(26.74±3.34),宫颈癌Hela(45.80±4.21),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抑制率较低(-10.38±1.13)(P<0.01)。与其他时间点(6h、12h、48h)和浓度相比(5%、20%)相比祛邪胶囊抑制肠癌HCT-116细胞的最佳时间浓度结合点是10%含药血清浓度作用24h。与祛邪胶囊全方组相比,祛邪胶囊去关键有毒成分巴豆和猪牙皂组后体外细胞抑制作用与全方组相比降低,分别为:祛邪胶囊去巴豆(63.29±4.24)、祛邪胶囊去巴豆猪牙皂(61.34±2.34)(P<0.05)。祛邪胶囊与扶正方剂四君子汤合用可削弱外抑瘤作用(20.01±3.83)(P<0.05)。Anexin V-FITC+/IP双染法检测祛邪胶囊组早期凋亡(13.3±3.21)、中晚期凋亡率(35.38±5.23),Western Bloting检测发现祛邪胶囊组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增高、祛邪胶囊+四君子汤组LC3与caspase-3表达均增高。加入自噬抑制剂3-MA后四君子汤+祛邪胶囊组(34.21±3.92)细胞抑制率显著增加(P<0.05)。通过体内急毒实验证明祛邪胶囊最大给药量为20g/kg。通过建立肠癌CT-26细胞种植babl/c小鼠模型发现祛邪胶囊组肿瘤与对照组相比瘤重减小,但小鼠生存率下降,体重下降,Thl/Th2升高,各组抑瘤率和生存率分别为:祛邪胶囊组(16.92%±1.53、21.34%±1.50)、祛邪胶囊去巴豆(-8.72%±3.87、39.32%±3.27)、祛邪胶囊去巴豆猪牙皂(21.26%±3.21、54.21%±9.85)、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同服(19.14%±7.84、58.51%±4.92)、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交替服(21.23%±4.90、72.98%±5.27)、5-FU(22.44%±4.23、60.29%±3.32)、阴性对照(0、49.28%±3.29)。祛邪胶囊去巴豆猪牙皂组生存率高于祛邪胶囊组,但Thl/Th2下降(P<0.05)。祛邪胶囊+四君子汤组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交替服用组小鼠与对照组比生存率增高,体重增加,小鼠Thl/Th2升高(P<0.01),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交替服用组小鼠生存率与抑瘤率均优于祛邪胶囊+四君子汤组(P<0.05),祛邪胶囊组、祛邪胶囊+四君子汤组与对照组IL-2下降(P<0.05),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交替服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祛邪胶囊组,祛邪胶囊去巴豆组、祛邪胶囊去巴豆猪牙皂瘤体LC3、PI3K、PTEN比阴性、阳性对照组有不同程度表达增高,祛邪胶囊各拆方组KRAS比阴性、阳性对照组表达略有降低。经过前期实验结果改良的方案:祛邪胶囊(低毒)生存率优于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交替服组(P<0.05)。与交替组相比,祛邪胶囊组血清可见IFN-γ表达升高(P<0.05)。Thl/Th2升高及IL-6下降相关。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交替组和祛邪胶囊(低毒)组LC3,KRAS, PTEN表达降低。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交替服组可见P13K表达升高。祛邪胶囊与肠癌扶正解毒自拟方相比IFN-γ、IL-6表达增高。结论:本研究发现祛邪胶囊含药血清具有体外对肠癌细胞HCT-116的显著抑制作用,优于其他组织来源三种肿瘤细胞,并具有高效低毒(PBMC)。我们发现祛邪胶囊含药血清在体外可通过凋亡通路诱导肿瘤细胞死亡。而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同用可以拮抗体外抗肿瘤作用,可能与自噬通路相关。本研究发现祛邪胶囊去掉关键有毒成分巴豆和猪牙皂后的体外抑制作用减弱。祛邪胶囊荷瘤小鼠生存期较短,体重下降,Thl/Th2平衡向Thl强烈漂移,IL-2表达下降。而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合用组则生存期延长,相比与四君子汤合用,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交替服用取得了更好的生存率和抑瘤率,可能与获得了相对合理的Thl/Th2免疫平衡有关。祛邪胶囊(低毒)与其余各组相比生存率提升,可能与IL-6下调和IFN-γ上调,Thl/Th2平衡向Thl漂移。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交替组和祛邪胶囊(低毒)组LC3, KRAS, PTEN表达降低。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交替服组可见PI3K表达升高。祛邪胶囊与清热解毒方剂“肠癌清热解毒自拟方”相比IL-6、IFN-γ表达俱有显著提升。通过本研究间接验证了五百年前李中梓用药医嘱。同时发现祛邪胶囊与四君子汤合用可以在小鼠体内调节T辅助细胞功能,改善Thl/Th2免疫平衡。通过本实验研发的祛邪胶囊(低毒)取得了较好疗效,临床实验使用的即是本比例的祛邪胶囊。本研究基于前期临床基础与体外与体内实验的多个层次组合拆分研究,研究了祛邪胶囊的最佳用药方式与作用通路,提出基于免疫平衡的抗肿瘤中医温阳健脾治疗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