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对数量估计和锚定效应的研究予以回顾和评价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传统锚定方式下和基本锚定方式下小学生数量估计的特点,探明了不同锚定值、不同干扰刺激以及不同呈现情境与小学生数量估计的关系,比较了不同年级之间小学生数量估计的发展特点。本研究的被试为二、四、六年级小学生共90名,工具为自编的数点图片和实物图片,综合地采用了文献法、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2(锚值类型:高锚、低锚)×3(干扰类型:无干扰、干扰刺激物数量与靶刺激数量相同、干扰刺激物数量是靶刺激数量的2倍)×2(呈现情境:数点图片、实物图片)的被试内设计,考察传统锚定方式下小学生数量估计的特点。实验二采用与实验一相同的被试内设计,考察基本锚定方式下小学生数量估计的特点。本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小学生的数量估计中存在锚定效应,小学生的数量估计水平在不同锚定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高锚定值引发偏高的数量估计,低锚定值引发偏低的数量估计。(2)小学生的数量估计水平在不同的干扰刺激数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干扰刺激数量多的反应时显著高于干扰刺激数量少的,干扰刺激数量多的正确率显著低于干扰刺激数量少的。(3)小学生的数量估计水平在不同的呈现情境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对实物图片估计的反应时显著低于对数点图片的反应时,对实物图片估计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对数点图片估计的正确率。(4)小学生的数量估计水平在不同的年级间差异显著,估计时间随年级的增长而减少,估计的正确率随年级的增长而提高。(5)传统锚定方式下和基本锚定方式下小学生的数量估计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