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sun3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平(Steven Shapin)是当今著名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和科学史学家,在国际科学史学界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夏平的科学编史学思想进行了初步研究。一、研究目的夏平的科学编史学思想,既代表了科学编史学思想发展的新阶段,又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科学史领域的深远影响。系统研究夏平的科学编史学思想,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国际科学编史学思想当前的发展状况,也有助于我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编史学,不断改进我国当前的科学史研究工作。夏平是社会建构论的领军人物,国内外对他的关注从未间断过。从其早期论文中所表述的科学编史学思想,到他后来日渐成熟的建构主义编史学思想,都有学者从不同侧面给予研究或评价。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当前国内外关于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研究还是较为零散的,学者们多是从一个侧面对其进行研究,对这一思想的来龙去脉缺乏系统的梳理,不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夏平的科学编史学思想。本文旨在对夏平的科学编史学思想进行较为细致而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幅关于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较为完整的画面,以期填补在这一研究领域的部分空白。本文试图重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得以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有哪些;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一思想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性是什么;夏平的科学编史学思想对于我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编史学思想有哪些借鉴意义。二、研究方法在方法论层面,主要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唯物史观。本文的研究领域是科学编史学,既涉及到科学又涉及到历史。在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从实践的角度看待科学,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来思考科学编史学领域的问题。在具体方法层面,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首先,尽全力搜集国内外夏平的文献,并对夏平的著作和论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全面理解夏平从1972年——2004年各个时期的不同作品,总结概括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点。其次,将夏平的思想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库恩科学编史学思想、SSK相关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进行比较研究,探寻各种不同理论之间的异同,分析夏平思想的来源,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编史学。三、研究结论本文在研究结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创新和突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梳理了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主要来源。本文追溯了夏平编史思想的三个主要来源: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库恩的科学编史学思想以及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论述了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的“语言游戏”等概念以及“怀疑有限度”的思想对夏平产生的影响;分析了库恩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实践取向和反辉格立场以及“两种科学传统”的思想对夏平产生的影响;阐述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布鲁尔的“强纲领”和柯林斯的“经验相对主义纲领”对夏平的编史学思想产生的基础性影响。(二)总结了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本文对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给出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概括。首先分析了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夏平富有SSK特点的科学史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坚持科学史学科的历史性质;认为科学史与政治史具有相同的研究范围;倡导一种科学史就是真理的社会史的观念。其次,阐述了夏平的科学编史内容。作为具有SSK背景的科学史学家,夏平关注的科学编史内容与以往传统的科学史学者都有所区别。他主要关注科学史上的科学争论和在具体的科学知识制造实践中涉及的各种因素。再次,概括了夏平运用的主要编史方法,重点分析了他在其科学史研究中出色运用的集体传记研究方法和宽泛意义上的历史主义方法。(三)概括了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以往的学术研究往往将夏平的科学编史学思想定位为反辉格的批判编史学纲领或单纯的建构论编史学纲领,而通过对夏平主要作品的深入解读,本文提出夏平的科学编史学思想既是反辉格的,又是建构论的。而且从其思想的发展脉络来看,其前期思想主要是借助于建构论来实现其反辉格意图,后期则试图借助反辉格来深化其建构论主张。夏平科学史编史目的和具体研究路径都表明了他的建构论旨趣,其反辉格意蕴主要表现为在科学争论、科学家身份的形成和科学革命等问题上的反辉格解释。(四)分析了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理论贡献与局限性。本文系统梳理了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对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贡献。指出它对科学史的贡献主要是:对传统内史论和外史论的超越,并打破了科学史研究中的理想主义色彩;对科学哲学的贡献主要是:有助于形成新的科学观并且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作出了解答;它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贡献主要是:率先提出利益分析模式,并解决了社会因素如何进入知识内部的问题;另外,本文还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局限性,指出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其科学观和科学史观的片面性、SSK编史目的的局限性等。(五)提出了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编史学的基本思路。针对当前科学编史学领域普遍存在争议的三个理论问题,提出了作者本人的观点。首先,在如何处理内史论和外史论的关系问题上,坚持二者的综合。提出为了全面体现马克思主义观点和加强科学史的解释能力,当前我们应坚持推进内史论和外史论的综合;其次,虽然史学界几乎都在尽量回避历史的客观性问题,认为“真实的历史”不过是一个“高贵的梦”而已,但本文没有刻意回避这一问题,而是提出马克思主义科学编史学不应放弃对真实历史的追求,应坚持反辉格立场和审慎地对待历史文本;再次,在科学编史思想中长期存在着重精英轻大众的研究传统,近期又出现了这两种研究分离的倾向。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出发,结合夏平对科学精英和大众互动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实现精英史和大众史统一的编史理念。四、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一)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首先,夏平的科学史作品数量众多,时间跨度大,其中不少是未经翻译的英文原版资料,要想跨越语言间的藩篱,准确解读其作品,全面把握其科学编史学思想绝非易事。本文在对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理解方面还存在不够准确之处。其次,科学编史学涉及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史学理论等众多学科,其复杂性和综合性是我以前未曾面对的。本人对这一领域的思考还远未达到细致深入,文中提出的某些编史学思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再次,本人在此之前没有从事过具体的科学史研究工作,对科学史研究中的某些问题缺乏切身的体验,因此论述中还存在不少缺陷和疏漏。(二)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凡事总有个开端,学术研究亦是如此。本文虽然不够完善,但终归是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开始起步了。我会以此文作为学术研究的发轫点,坚持不懈,努力探索。首先是阅读更多的科学史作品,提高对科学史进行理论思考的能力:其次是不断增强英文阅读能力,提高对外文原版作品解读的准确性;再次是努力从事一些具体的科学史研究工作,争取理论与实践并行,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
其他文献
上世纪20年代,芬兰数学家Rolf Nevanlinna建立了的该世纪最为重要的数学理论之一,复平面C上的亚纯函数的值分布理论,即通常因纪念他而被称之为的Nevanlinna理论.该理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Nevanlinna第一及第二基本定理,并且后者显著地推广了Picard小定理.因此,Nevanlinna理论不仅是经典函数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且还标志着现代亚纯函数理论的开端.在随后的八
第一内含子调控巢蛋白在C2C12成肌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背景介绍一骨骼肌发生骨骼肌的发生包括肌肉前体细胞的生成,以及前体细胞的分化,成熟。肌肉前体细胞存在于体节中;体节为轴旁中胚层来源;正常情况下,新生体节的分化受来自神经管和脊索信号的调控[1,2,3,4,5]。体节腹侧(ventral)形成生骨节(sceterotome),分化成椎骨和肋骨;体节背部生成生皮肌节[6,7],分化成肌刀;另外,生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前中国传统的河流治理大部分利用灰色基础设施排水,忽视对河流环境的保护,采用粗放式的模式来治水,阻断了河流与河岸的联系,水生态循环系统遭到破坏,造成城市水体功能运行失调。低影响开发(LID)理念是一种从源头上控制径流量,减少内涝和水体污染,提高水环境品质的绿色开发技术。将LID理念应用于河流治理规划,能够全面系统地解决河流及其沿岸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于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休闲游憩功能具有重
本文在Peng[57]的G-期望、G-布郎运动和G-随机微分方程理论的基础上,在经典的Lyapunov隐定性理论[44],[45],[61]和比控制理论[29],[76],[78]的启发下,主要讨论了由G-布朗运动驱动的随机系统的均方稳定性和H∞控制问题.具体内容包括:G-随机微分方程解对初值的导数及性质,G-随机微分方程均方稳定性的Lyapunov准则和应用,G-随机系统的稳定化最优控制和H∞控
学位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图论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应用图论来解决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网络理论、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问题已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因子理论是图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图论研究中得到极大关注。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优化问题和网络问题诸如计算机网络中的文件传输问题、时间表问题等等都涉及到图的因子、因子分解和正交因子分解[1,6]。文件传输问题可以模拟为因子和(0,f)-因子分解(或f-染色)。本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