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调肝补肾方治疗肝郁肾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作用,将服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性激素的变化及各项观察量表的评分做比较,评价调肝补肾方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方法1研究对象:用于临床试验的75例患者皆来源于2016年9月—2017年11月之间石家庄市中医院内分泌一科门诊及病房病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2研究方法:挑选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肾虚型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逍遥丸合左归丸,逍遥丸,一次3克,每日2次,左归丸,一次9克,每日2次,治疗组给予调肝补肾方,日一剂,一剂水煎400ml早晚分服,疗程为2个月。3观察指标:统计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职业、病程、月经情况等,并分别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服药前后的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睾酮与雌二醇比值(T/E2)的变化,Kupperman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记录不同指标的变化,将上述资料应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在Kupperman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上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中医各项主要症状方面,调肝补肾方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共37人,Kupperman评分总有效率为70.27%;治疗组共38人,Kupperman评分总有效率为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共37人,中医症候积分总有效率为72.97%;治疗组共38人,中医症候积分总有效率为86.84%,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性激素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雌二醇(E2)含量较治疗前均升高,经统计学分析组内及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调肝补肾方组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较治疗前均降低,经统计学分析组内及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调肝补肾方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清促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较前虽有所下降,但经统计学分析组内及组间比较P>0.05,说明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睾酮/雌二醇(T/E2)比值较治疗前均下降,经统计学分析组内P<0.05,组间P>0.05,说明两组在改善二者比值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调肝补肾方具有补肾填精、疏肝解郁、宁心安神之功;能降低患者Kupperman评分和中医症候评分,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烘热汗出,抑郁寡欢,腰膝酸痛,胸闷叹息,胸胁胀痛,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等临床症状;同时能够改善女性内分泌激素水平,可使血清E2水平明显升高,FSH显著下降,LH略下降,并进一步提升卵巢功能,减缓卵巢衰老,且对H-P-O轴的调节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为临床上采用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