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造血损伤的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on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MRL/lpr狼疮鼠外周血及骨髓血液生成情况,骨髓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a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表面的粘附分子N-钙黏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BMMSCs的造血调控作用。方法采集MRL/lpr狼疮鼠外周血进行血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析狼疮鼠骨髓中髓系(CD11b+)、B淋系(B220+)、T淋系(CD3e+)、红系(Ter119+)各系血细胞的比例;甲基纤维素半固体集落形成试验(CFU)方法检测狼疮鼠骨髓中CFU-pre-B、BFU-E、CFU-GM数目。分离培养狼疮鼠的BMMSCs后,Western blot检测其N-钙黏蛋白的表达;分别用BMP/Smads通路的激动剂BMP-2和抑制剂Noggin处理BMMSCs后,观察狼疮鼠BMMSCs的N-钙黏蛋白的表达变化。分别用MRL/lpr狼疮小鼠和C57BL/6小鼠的BMMSCs作为饲养层细胞,加入磁珠分选的正常小鼠Sca-1+骨髓造血干细胞,共培养14天后,比较Sca-1+骨髓造血干细胞CFU-pre-B、CFU-GM、BFU-E集落形成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向髓系(CD11b+)、B淋系(B220+)、T淋系(CD3e+)、红系(Ter119+)各系血细胞分化的情况。结果与C57BL/6小鼠比较,狼疮鼠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显著降低(P<0.01);狼疮鼠骨髓中B220+B淋巴细胞比例和CFU-pre-B数目均明显下降(P<0.05)。狼疮鼠BMMSCs的粘附分子N-钙黏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MP-2处理狼疮鼠BMMSCs后其N-钙黏蛋白的水平下降,而Noggin处理后则上调其N-钙黏蛋白表达(P<0.05)。与BMMSCs共培养2周后,以MRL/1pr狼疮鼠BMMSCs作为饲养层的Sca-1+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CFU-pre-B、CFU-GM集落数以及总集落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220+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D11b+细胞比例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MRL/1pr狼疮鼠存在血液系统损伤,表现为贫血、骨髓中B淋巴细胞生成障碍,HSCs向B淋系前体细胞分化缺陷。MRL/1pr狼疮鼠BMMSCs表面粘附分子N-钙粘蛋白表达升高,BMP信号通路可调控N-钙粘蛋白的表达,狼疮鼠BMMSCs BMP信号通路的抑制可导致其N-钙粘蛋白表达升高。MRL/1pr狼疮鼠BMMSCs能促进正常骨髓Sca-1+造血干细胞增殖并向B淋系前体细胞及粒-巨噬系祖细胞的分化。
其他文献
在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的形势下,目前的社会养老负担较重、养老模式单一、养老条件参差不齐、养老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矛盾突出,因此从资金、制度等方面对养老模式的变革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