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问题。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发展问题将贯穿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始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同时,部分质疑之声和模糊改革方向的杂音也显现出来。科学把握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正确认识二者关系发展历程、现状特点,探寻二者关系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找出二者关系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对于澄清这些错误认识、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促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考察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发展的理论及实践基础,梳理了建国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发展历程,阐释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发展的现状特点,并针对二者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对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进行了探析。首先,马列经典作家的所有制理论及中国共产党对所有制理论的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是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发展的理论基础;前苏联和我国的历史教训是二者关系发展的历史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二者关系发展的现实国情,这是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发展的实践基础。其次,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发展,经历了由建国初期的曲折发展到改革开放后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到共同发展,再到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层层递进,表明了我们党对二者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在此基础上阐析了二者“既相互补充、相互借鉴又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关系发展的现状特点,并从思想、体制环境和二者自身三个层面分析了二者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探索性地提出了二者协调发展的三条基本路径,即切实做到两个“必须毫不动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本文针对学术界关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发展研究的不足,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上探究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现状特点及二者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促进二者关系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有助于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