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发麻风患者求医行为和延迟诊断调查

来源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ltt_step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麻风病是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至今已流行了二千多年。尽管我国1998年在北京召开的第15届国际麻风病大会上宣布,我国已经在全国水平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麻风病患病率<1/10万)。目前,我国多数省份已经在省级水平达到了卫生部部颁基本消灭的指标,进入低流行状态。但在我国仍存在局部流行,全国有1.5%的县(市、区)的麻风病患病率超过1/万。近十余年来,我国平均每年新发麻风病患者人数约1600例。我省于1994年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近年来,每年发现新发患者约50例,40%以上的新发患者有WHOⅡ级畸残。畸残是造成麻风病患者社会和经济问题的重要原因。麻风病患者的求医行为是一种复杂的行为,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均与患者的求医行为有关。患者求医行为是影响麻风病患者延迟诊断和发生畸残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的:了解山东省新发麻风病患者求医行为和延迟诊断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为制订相应干预措施,提高麻风病患者的早期发现、减少畸残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山东省新发麻风病患者,应用自行设计的半封闭式问卷进行个人访谈,分析麻风病患者求医行为及其有关影响因素,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建库和分析。 结果:88例被访谈患者平均确诊年龄47.3岁,WHOⅡ级畸残率43.2%。平均诊断延迟期50.2个月,其中病人就医延迟24.5个月,医务延迟25.7个月。发病年龄40岁以下、多菌型(MB)患者就医延迟期明显延长,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就医延迟期则明显缩短。13例(14.8%)患者就诊前曾进行自我治疗,25例(28.4%)患者首次到乡村卫生室就诊,36例(40.996)患者首次到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确诊前平均就诊次数为7.2次,其中首次就诊确诊者23例(26%)。 结论:我省麻风病患者普遍存在延迟诊断,患者延迟主要与缺乏麻风病知识;医疗机构延迟主要与医务人员缺乏麻风病诊断知识和技能而误诊。今后应有针对性加大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教育,促进患者尽早就医。对包括皮肤科、神经科、风湿科等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早期发现麻风病患者的能力。
其他文献
老年期抑郁症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神经精神疾病。在老年人群中,抑郁症发病率高。老年人抑郁症发病率高的原因主要包括:1、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对抗应激事件功能下降;2、老年
“传”体是在汉代经学潮流背景下兴盛的一种为阐释儒家经典而出现的文本,即经传。传统观念认为,司马迁?史记?是史传体裁的创立者。?伯夷列传?作为?史记?列传的第一篇,因为体例和
帕金森病(PD)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性减少为其特征性的生化特征。目前左旋多巴仍然是是治疗PD的金标准,但长期使用左旋多巴会引起诸多运动
目的:平滑肌细胞存在于血管内膜内皮细胞下,具有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的功能,在正常成人体内通过缓慢和轻度收缩来维持血管壁的张力,其增生是血管硬化不可缺少的条件。近年来在抑制VSMC增殖的药物开发方面已做了大量的研究,随着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体外细胞培养与药物血清技术的成熟与推广及临床上冠心病介入术的广泛应用,已从细胞分子水平上对中药抑制VSMCs增殖机制进行了研究。但目前仍未找到确
目的: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心力衰竭时有广泛的心肌细胞凋亡存在,细胞凋亡导致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在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Ⅱ在心衰时被激活,并能导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