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安全评价可为政府决策、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必要的依据,通过生态安全评价掌握城市生态安全状况,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前提和重要手段,对城市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指标体系评价嘉峪关市2007—2017年间的生态安全水平,对生态安全指数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嘉峪关市生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影响因素和当前生态环境现状提出提升生态安全的建议。论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2007—2017年十一年间嘉峪关市生态安全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处于0.533—0.607之间,在较小范围内变化,安全等级由Ⅳ级上升为Ⅲ级,生态安全水平有所提高;压力指数经过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2011年达到最高值,评价期末生态系统压力增大;状态指数波动上升,生态系统状态水平提高;响应指数持续增大,生态系统响应增强。(2)2007—2017年11年间始终保持着生态安全压力指数最高,状态指数居中,响应指数最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相对于生态环境状态和响应较小;生态安全状态水平与生态安全压力的关系密切,生态安全状态主要受到生态安全压力的影响;2007—2011年期间全社会在提升生态安全方面做出的行动和采取的措施等响应有效减轻了生态环境压力,2012—2017年期间生态建设与政策鼓励等响应措施无法有效降低由人口增长、建设用地过多、大环境经济低迷引起的生态安全压力增大。(3)嘉峪关市生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资源因素、产业因素、环境因素。影响嘉峪关市生态安全的资源因素主要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压力,水资源压力来自与资源型短缺和用水效率偏低造成,土地资源压力来自于戈壁荒滩的土地利用条件苛刻,工业用地比重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过大;产业因素对生态安全的影响为嘉峪关市以钢铁工业为主导的单一经济结构弹性较弱,工业比重大引起的污染物排放较多,产业结构的转型障碍较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来自污染物排放多、环境美化程度、自然灾害等极端天气的频度,人居环境的质量还代表旅游环境和投资环境的质量。(4)以前文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提升生态安全水平提出建议,包括水土流失的分类、分重点治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全面整治遗留矿山、推进制度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