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12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为747.2万人,按总人口数14亿,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了5.34%,由此可见失业以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工作是一个人经济来源和物质保障的基础,而失业人群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长期承受着其他人群所没有的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大多数处于身心疲惫状态。如果不能应对好这些压力,将会给他们带来较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是个体在社会化进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国内外有大量的文献研究报道,不同人格特征的人具有不同水平的抗压能力,同时也会对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不同的结果。基于以上论述,本研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1-6: 假设1:失业人员的大五人格与生命质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相关; 假设2:失业人员的大五人格对生命质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有直接的预测作用; 假设3:失业人员的大五人格与生活满意度相关; 假设4:失业人员的大五人格对生活满意度有直接的预测作用; 假设5:失业人员的压力应对(问题应对、情感应对)在大五人格与生命质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关系之间起中介作用; 假设6:失业人员的压力应对(问题应对、情感应对)在大五人格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之间起中介作用。 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在我国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从全国六大地理区域抽取11个省、自治区、市就业中心的失业人员为调查对象。调研的内容包括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大五人格(BFI)、压力应对方式(COPE)、生命质量(SF-36)和生活满意度(SWLS),共发放2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98份。通过对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内部一致性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分层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应用Epidata3.0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采用SPSS17.0和Amos17.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BFI量表、COPE量表、SF-36量表和SWLS量表的信度、效度较好。 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水平和失业时间对生命质量和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 大五人格对生命质量有直接预测作用,问题应对在外向性、宜人性、责任性、开放性维度与生理健康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情感应对在外向性、神经性、开放性维度与生理健康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问题应对在外向性、宜人性、开放性维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情感应对在外向性、责任性、神经性、开放性维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失业人员的问题应对、情感应对在外向性、开放性维度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均起到了中介作用。 结论: 1、失业人员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生命质量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 2、失业人员的大五人格对生命质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具有直接的预测作用。 3、失业人员的压力应对(问题应对、情感应对)在大五人格(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神经性)与生理健康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压力应对(问题应对)在大五人格(责任性)与生理健康的关系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压力应对(问题应对、情感应对)在大五人格(外向性、宜人性、神经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压力应对(问题应对、情感应对)在大五人格(开放性、责任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 4、失业人员压力应对(问题应对、情感应对)在大五人格(外向性、开放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