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通过射频信号进行非接触式双向通信的技术。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读取速度快,承载容量大,辨别的距离较远,以及可进行屡次读写等长处。近些年来,RFID技术已被广泛的运用到公共交通,产品跟踪,医疗卫生,安全管理等多个领域,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大的突破与发展。当技术的不断普及,如何实现与多标签之间的数据交换成为影响系统识别性能制约RFID发展的重要一点,即如何解决在通信过程中的标签碰撞问题。因此定义了各种算法来合理有效的避免该问题的发生,称为RFID标签的防碰撞算法。目前研究的主要有两大类型的碰撞,第一种是电子标签的碰撞,即在阅读器的工作范围内有多个标签响应阅读器的指令,将自身的信息回传给阅读器,就会产生冲突。第二种是阅读器碰撞,即多个阅读器存在于标签响应的范围内,此类碰撞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布局和控制系统的处理来解决。因此论文着重考虑标签的防碰撞问题。对于目前来讲,标签防碰撞算法研究最多的主要有基于ALOHA算法和基于树的算法。ALOHA算法是随机的概率性的,标签可以在任意时间里发送。基于树的算法是确定性的,二进制防碰撞算法是目前树型算法中研究最多的。本文在目前ALOHA防碰撞算法和二进制防碰撞算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ALOHA防碰撞算法和改进的二进制防碰撞算法。在改进的ALOHA防碰撞算法中,针对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当待识别标签数远大于系统限定值时,引入分集指令,将标签分成若干子集,每个子集标签数均小于系统限定值;在改进的二进制防碰撞算法中,引入碰撞序列号响应请求命令和冲突位提取命令,阅读器分两次发送碰撞序列号响应请求命令和,对碰撞位进行了算法改进,并对两种算法做了性能指标分析和计算,最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算法的优越性,因此改进的算法可适用于RFID防碰撞协议。